昨日滬綜指急跌6.4%至13個月低位的2,749點,而H企指數錄得3.4%跌幅,恒生指數亦跌2.5%。我們認為,現時中資股估值下跌,或反映投資者擔心類似2008年金融海嘯的危機,有機會在中國出現。
市場憂慮,隨着中國經濟放緩,資金或會加快流出中國。去年12月,資金流出的金額增加至1,587億美元,是自去年9月以來,最二大的資金流出。對於金融危機的憂慮,我們認為,出現類似大規模危機的可能性不大,主要有兩大原因。第一,現時處於水深火熱的行業,例如煤礦、鋼鐵、能源等,所聘請的員工,佔整體內地城市的就業人數,只是約5%。因此,對整體消費市道的影響有限。第二,上述行業的貸款金額,只是佔全國整體貸款不足10%。而其他借貸比重較高的行業,例如房地產及公用事業,在政府的支持下,可透過再融資計劃以降低借貸成本。所以現時內地借貸市場的即時違約風險仍相對較低。
由於中國經濟正處於新舊經濟交替的時期,當中需要處理不少舊經濟遺留下來的問題,包括產能過剩和債務違約上升。而人民幣走勢亦增加中國金融市場的不明朗因素。所以我們預期,中國經濟或進一步放緩,2016及2017年經濟增長預測,或分別為6.3%及6.0%。
在中資股的行業投資策略上,我們較看好新經濟相關的板塊,對非必需消費、資訊科技、健康護理、房地產、保險、交通、公用等行業持偏高比重。
張敏華
花旗銀行環球個人銀行服務投資策略及環球財富策劃部主管
本刊物是根據花旗投資策略及研究部所提供之資料。
所載之意見,推測,及預計為上述部門於報告日期之判斷,所有更改並不作預先通知。
©2016 Citibank
Citibank and Arc Design is a registered service mark of Citibank, N.A. or Citigroup Inc.Citibank(Hong Kong)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