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農曆新年很重視正餐,如年三十晚的團年飯、年初二吃的開年飯,菜式往往大魚大肉及味道較濃,份量通常較多,多吃不利健康。想享受節日之餘又吃得健康,不妨參考以下的飲食貼士:
傳統團年飯營養大解構:
雖然部份餸菜有吉祥寓意,如發財好市(髮菜蠔豉)、年年有餘(魚)、彩鳳呈祥(雞)、哈哈大笑(黃金蝦)等,但常見餸菜如燒味、炸子雞、蠔豉燜髮菜、燜豬手、梅菜扣肉、咕嚕肉、炒臘味、煎蝦碌或黃金蝦等,普遍多肉少菜和口味較濃,容易攝取過量動物脂肪、鹽份和熱量。舉例吃1條臘腸、2件豬手、3至4件燒鵝及4至5片叉燒,熱量已達910千卡及約68克脂肪,相當於4碗白飯熱量及14茶匙油。需控制體重人士及長期病患者更應注意。
健康飲食建議:
1)食材選料:選擇新鮮和低脂食材,如脂肪比例較低的肉類、非油炸的豆製品、蛋、魚和海鮮,肉類盡量去皮、去脂,並減少使用加工肉如臘味、燒味。多加入蔬菜,調味則以天然香料如薑、葱和芫荽等代替含鹽和糖份較高的現成醬料。
2)烹煮方法:選用低脂方法烹調如蒸、灼、燜及少油快炒等,減少煎炸多油的烹調方式,另可以焗取代炸以增加食物的香脆度,如以白灼蝦及清蒸白切雞代替黃金蝦及炸子雞。
3)進食份量:只吃適量肉類,並多以魚、海鮮和海味(如海參及乾瑤柱等)代替紅肉,這類食物的熱量及脂肪含量通常較低,多吃蔬菜及菇類以增加飽肚感,並減少撈汁。另建議先吃飯及蔬菜增飽肚感,然後才進食肉類。
撰文:衞生署中央健康教育組
隔周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