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出口連續8個月下滑,去年12月整體出口貨值按年僅跌1.1%,情況較11月及市場預期為佳。總計2015年全年,整體出口貨值下跌1.8%,為2009年金融海嘯後首次錄全年倒退。分析指,今年上半年進出口前景仍然嚴峻,但由於基數低,下半年或有機會扭轉跌勢。
記者:江靖然
政府統計處昨公佈,去年12月港產品出口貨值按年跌8.1%,轉口則跌1.1%,令整體出口貨值按年跌1.1%至3,073億元,跌幅較11月份時的3.5%有所收窄。而12月本港進口貨值則為3,549億元,按年下跌4.6%,同樣較11月及市場預期為好。
進出口數據與內地分歧
另外,內地早前公佈12月進出口數據,表現遠勝市場預期,其中對香港進、出口貨值更分別按年激增64.5%及10.8%;但本港昨日公佈的數據,期內香港對內地出口僅按年微升0.9%,而由內地進口本港更錄1%的跌幅。兩者差距如此之大,更令市場質疑中國12月的進出口數據是否存在「水份」,該月數據好轉,可能是來自於進行套利活動的虛假貿易,並非反映基本因素改善。
澳新銀行高級經濟師楊宇霆表示,近年都察覺到兩地數據差距存在較大差異。他指雖然未有實質證據,但從數據分析可見,由於美金走強、人民幣在岸及離岸價擘濶,不排除有內地商家利用貿易渠道套利,將資金交予有關本港進口商,以「左手交右手」的模式賺取息差。
竑策投資顧問董事陳寶明則認為,由於內地與香港的貿易統計方法不一,本港以美元結算,而內地則以人民幣結算再轉換為美元,所用滙率的標準或不相同。他續指,亦有可能是商人透過不合法的資金流動,對貿易數據的升跌亦有影響。
至於本港進出口業前景,陳寶明表示,雖然去年12月出口貨值有好轉,但表現仍屬「麻麻地」,出口旺季早於數月前已經結束,12月訂單主要是商家補貨,如此表現反映市場需求不算理想。他指出,美國經濟漸漸復蘇,但步伐較預期慢,而歐洲經濟則處於養傷階段,預料對上半年本港出口及內地經本港轉口有頗大影響。下半年而言,陳寶明認為若國際油價持續下滑,對日本、美國及歐洲均有利,或可帶動本港出口略為回升。
楊宇霆則預料,今年上半年本港出口將更嚴峻,其一是中國內需不振,加上主要外貿地區如美國及歐洲等,首季需求有減弱迹象。至於下半年情況,楊宇霆認為由於去年基數較低,期內出口貨值或可扭跌回升,惟全年計形勢仍是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