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人本月經歷了雙重極端天氣,剛過去周日是1957年來最凍,而且雨水連綿,隨時是史上最高雨量的1月。全球暖化成為「非常1月」的疑兇,綜合天文台資料及專家意見,全球暖化令北極冷空氣波動,加上大氣阻塞形成,令北極的冷空氣累積到臨界點,向南爆發造成寒潮。暖化亦會導致大氣濕度提升,造成更嚴重的暴雨及暴雪。
捱過極度深寒,港人又要面對1月份另一場雷暴,天文台預測,今日氣溫最低10℃,間中有雨。雨勢至明日加劇,預測周四至周五局部地區有雷暴。1月暴雨,是香港過去少見,今年卻來兩次。截至前日,本港已錄得187.3毫米雨量,是有紀錄以來第二多雨量的1月份,隨時打破1887年最多雨量1月(214.3毫米)紀錄。
梁特拒設嚴寒停課機制
本月初天文台曾發出黃色暴雨警告,是首次於1月份發出。周日最低氣溫3.1℃,則是有紀錄以來第6低溫。極端天氣的元凶是誰?據天文台資料,全球暖化可能是北半球寒冬的禍因,因全球暖化令北極海冰減少,海水吸熱能力較強,令北極氣溫上升速度較北半球其他地區高,也使北極與熱帶地區溫差減少,令北半球高空的西風氣流減弱,導致大氣阻塞形勢出現越來越頻密,令北極的冷空氣由高緯度地區南侵低緯度地區。
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解釋,全球暖化令北極與熱帶地區溫差收窄,北極上空的極地漩渦不能「箍實」冷空氣,冷空氣可南下。而大氣阻塞形勢是一個特別大氣環流形態,阻塞冷空氣南下,令冷空氣積聚到一個臨界點時向南爆發。全球暖化及厄爾尼諾現象亦令雨量增加,雨水蒸發熱能,導致寒潮時氣溫更低。氣象學家Eric Holthaus指,因全球暖化令大氣層水份增加,濕度提高,出現暴雪及暴雨機會較多,也增加出現寒潮機會。
教育局因寒潮襲港宣佈本周一幼稚園和小學停課一天。特首梁振英昨被問到應否制訂機制應付嚴寒天氣時,指不應有機械性規定,因周日情況罕有,停課與否是以學童健康和安全為首要考慮。本港絕大部份室內地方包括學校沒暖氣設備,幼童不一定有自我照顧能力,沒暖氣下長期坐在課室可能影響健康。
■記者陳沛冰
今年1月天氣紀錄
本月最低溫度:
3.1℃(有紀錄以來第6低溫)
本月截至25日雨量:
187.3毫米(有紀錄以來第2多雨的1月份)
暴雨警告:
1月5日發出黃雨警告(有紀錄以來首次1月份發出)
資料來源: 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