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online】寒冬低溫症可致猝死 頭部易失溫應戴帽保暖

【健康online】
寒冬低溫症可致猝死 頭部易失溫應戴帽保暖

本周持續嚴寒,容易出現低溫症狀,嚴重更可致命。過去兩日市區最低氣溫只有5、6℃,雖然未來數天溫度略回升,但家庭醫生指出,只要身體無法恆溫,便會引發低溫症,提醒市民仍要保持身體暖和,特別頭部容易喪失溫度,尤其頭髮較少者宜戴帽禦寒。此外,進食足夠熱量的食物有助保持體溫,惟酒精會加快體溫流失,應避免飲用。
記者:伍雅謙

家庭醫生關嘉美表示,天氣寒冷容易引發傷風感冒及呼吸道感染,上周因而求診的病人已上升1成。她稱,並非只有5、6℃或以下才會引致低溫症,只要周遭環境較冷,身體無法恆溫在37℃,身體機能便會無法正常運作,引致低溫症狀,當體溫下降至35℃就有凍死危機。

因低溫而猝死的高危人士包括長者及嬰兒。閣指,長者因行動不便,運動量較少,部份更有營養不良,加上不少長者均屬長期病患者,如有高血壓、糖尿病、腎病及曾中風,容易因失溫引發症狀而猝死。至於嬰兒則因身體面積與體重比例較高,也容易喪失體溫,若本身患有其他疾病,更為危險。

她初期的低溫症狀包括打冷震、尿頻、呼吸加速、血壓上升及精神緊張,關稱,這時應加緊保暖,有需要可向醫生求診,嚴重者則會出現昏迷,身體器官無法正常運作、血壓及心跳下降,並出現心律不正、心臟停頓、肺部水腫等情況,最後可因此死亡。

若要維持正常體溫,身體需要吸收足夠熱量。關指,若平日攝取2000卡熱量,天冷時便應攝取2500至3000卡熱量才足夠,並應以熱食為宜,建議可進食飯及粥等含豐富澱粉質的食物,容易消化能迅速提供熱量,避免進食雪糕、刨冰及冷飲等生冷食品。

部份人以為飲酒可暖身,關指,其實飲酒會增加患上低溫症的機率,因酒精會令血管膨漲,令體溫更易流失,也會導致將食物轉化為葡萄糖的肝臟運作不佳,減低熱量吸收,令身體更感寒冷。當身體感到寒冷,其實應保持運動,穿著足夠的禦寒衣物,因頭部會喪失5成體溫,可戴帽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