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靚籽:時裝絮語】
香港巿集氾濫,有時一個星期六可以全港幾個巿集同時舉行,全部走馬看花,未必會知道當中小店創作人理念與產品特色,於是有幾班人決定走埋一齊出錢出力,搞個以介紹創作人為主的《慢.呼吸午後市集》,試試改變香港巿集生態,也幫助創作人持續發展。
搞手有話說
胡偉倫(左)、胡佩茜(右)「賞·想」創辦人
胡偉倫:「『賞·想』是全港首個結合購物及群眾集資功能的社區平台,旨在協助一班創作人發展。我們會幫創作人整理產品資料和相片;集資的部份有點像Kickstarter,讓創作人把新產品放在我們的平台上,給網民畀意見和投資。」
胡佩茜:「這次的巿集有一個創作人分享會,創作人會到台上介紹自己的品牌和理念,這都是其他巿集少有的。」
Kazy Chan插畫師(左)、何思諺Afternoon Market創辦人(右)
Kazy:「這次包辦了項目的美術部份,在場刊內我特別為每間小店畫了一個icon,小店主們全都很開心,幾辛苦都值得!」
何思諺:「本身有做押花工藝,也算是較早一批玩巿集再搞巿集的人,很慶幸自己認識的台灣創作人肯參與這次交流,希望借自己的經驗幫助更多創作人,提供更多平台給他們表現和發揮。」
葉子盈 香港公平貿易聯盟總幹事
葉子盈:「這次我們最大的作用是借到一個不錯的場地,因為在香港搞活動,沒有非牟利組織背景是很難申請的,我們以往都有不少搞巿集的經驗,但未必認識到理念相近的人士,這次遇到很多選用公平貿易材料搞創作的店主,可互相交流。」
Mon Ng Lelelala.hk創辦人
Mon:「我是唐寧的經理人,跟她合作搞天然健康產品品牌後主要負責做宣傳的工作,這次的巿集我也以自己多年來的人脈擔起了找贊助商和聯絡傳媒的職責,為了邀請台灣的創作人來參加,我們包辦了他們的機票和住宿,也找到贊助商供應所有人兩日活動的膳食,這些聽起來微不足道,但對於創作人來說其實已經是個很大的支持。」
喜歡購物的,總希望自己買到的是有心思的設計,行巿集之前先來認識幾位有個性的本地創作人吧!
循環再用牛仔布:藍(左)、Alvin(右)@Something Never Die
以皮革、木和牛仔布等可循環再用物料為創作目標,牛仔布創作是現時最受歡迎的循環再用物料,產品中有不少是飾物,但Alvin和藍都以實用為大前提,如牛仔布拼布包好的ukulele,他們會細心地在ukulele邊位用牛仔褲頭可扣腰帶的部份包起,讓客人可以扣上肩帶,ukulele背亦縫上褲袋放琴譜。
酒樓回收貝殼飾物:Elmo@shesawseashells
回收酒樓的貝類海鮮殼,洗淨、打磨好再畫上圖案造成各式吊墜和掛飾。貝殼手工藝起初最痛苦是清洗步驟(因為上面還掛着不少粉絲!),現在跟酒家熟絡了,酒家會留給Elmo少有的特大貝殼,還會先幫她用滾水沖洗,所以她能畫出有自己風格的貝殼,最感激就是一班大澳的街坊。
搞鬼泰文畫作:Polly@Ma lut
以泰文與中英文意思撞出的幽默插畫品牌,基本產品有插畫貼紙、記事本和月曆等,也有較大型的插畫陶瓷器。Polly於大學時期開始學習泰文,愛上泰文字體的優美,易於融入自己的插畫之中,也愛泰國藝術家的幽默和仔細風格,畫中的語帶雙關,不懂泰文加中英文的人絕對不懂,但Polly說你愛她的畫就好了,她自然會樂在畫與語言其中。
公平貿易手工皂:唐寧@Lelelala.hk
專售天然健康產品的生活購物平台,最出名是各種全天然手工皂。唐寧常常跟不同團體合作,盡量做出不同物料和款式的手工皂,例如與Coconut Matter合作,採用所羅門群島的高品質椰子油,支持當地居民發展經濟,亦不時舉辦手工皂班教授製造方法和分享經驗,她還會親自拍片教人如何善用手工皂等,提倡以天然皂代替化學洗劑的生活。
《慢.呼吸午後市集》
日期:
2016年1月30日及31日(周六、日)
時間:
下午2時至晚上10時
地點:
中環8號碼頭露天平台地下
內容:
巿集包括48個本地及台灣創作人品牌,另有創作人、關注公平貿易分享會,攤位遊戲等等。
記者:容慧心
攝影:潘志恆、鄧鴻欣、徐振國
編輯:黃仲兒
美術:孔文彬
場地:com n' sense 嘗.式
插畫:Kazy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