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my decor】
常講「屋如其人,人如其屋」,走進設計師吳偉麟(Norman)位於大圍的家,正應驗這句老生常談。務實的他不求浮華,家中牆壁沒多餘裝飾,完全講求實用至上。這個家位於金獅花園,一向以不實用的大窗台見稱,兩年多前他購入單位大改特改,升高地台將被偷走的大窗台建築面積還原為實用面積,地產商的奸詐即時無所遁形。水曲柳木面地台同時兼顧儲物空間,還可升高做工作枱,細小空間原來盡藏機關。
自1980年代起,建築條例豁免深度少於500毫米的窗台計入建築地積比率,金獅花園就是那年代的產物,以大窗台最為人熟悉。Norman居住的單位建築面積有414呎,實用面積只有266呎,被偷走的實用面積,兩個大窗台都算「居功至偉」。一個2米×半米、一個1米×半米,「可想而知,窗台佔了整間屋面積多少個百分比。」他指着對面樓兩個凸出來的窗台說,「如果不懂善用的話,就會變成一個擺放雜物的地方,很不實用,這是80年代建築條例的後遺症,政府鼓勵發展商起大窗台是很nonsense的事。」
Norman是建築公司DEFT合夥人,又是室內設計師,見到如此離奇的單位自然不能坐視不理。原本與家人同住區內愉景花園800多呎的三房單位,兩年多前搬入鄰近的金獅花園時,已決心要將原本單位大翻新,在這蚊型空間試行設計概念,結果花了4個月、耗資34萬才完成。空間原屬一房單位,上手業主分隔成兩房出租,「客廳基本上沒有窗,只對着門口,採光度很差,狹窄房間也因窗台變得更不實用。」
獨居的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打通全間屋,令空間大一些,廳房合一,感覺上是無分區域,但實際上又不盡如此。他將部份地台升高至窗台高度,令窗台變為地台的一部份,將建築面積還原為實用面積,一個窗台用來擺睡床,天光睜開眼就可望着山景;另一個則用作休憩小角落,睇書或玩波子棋,十分寫意。升高的地台,既令窗台望落似落地玻璃,也將客廳及睡房區分隔開來。當然,地台高也意味樓底低,當初設計時他亦有此擔心,現實情況是,伸手雖可及屋頂,一般走動時卻毋須擔心。
牆身地台暗藏機關 儲物空間充足
踏進其開放式家居,自然被地台吸引,細看四周,簡潔得令人驚訝,整間屋不是水曲柳木就是白牆,沒有多餘裝飾,連光管也被隱藏在白色凹槽裏。「可能讀建築時常被灌輸這種概念,我不太喜歡花巧的東西,如果一間屋需要像化妝一樣來點綴,我不喜歡,屋企最重要是實用、舒服。」實用至上的他將廁所廚房掩門變為趟門,節省空間,也大刀闊斧將浴缸鏟走。「以前地產商覺得有浴缸感覺豪華些,所以不論廁所幾細,都會做個浴缸。」Norman覺得不可理喻,順手將浴缸變為淋浴間,「空間太少不要做太多事情。」
Norman說全屋最特別之處是「每面牆身都各司其職,盡量利用牆身、地台做收納。」地台兼顧儲物空間,足足有半間屋大,掀開地台一看,60厘米的高度連電視機盒、摺合單車都放得落。地台的兩級樓梯及梳化底下的空間,其實都化身櫃桶,暗格藏物,物盡其用,難怪家中睇落非常整潔。另一原因是全屋幾乎沒凹凸位,減少塵埃累積,也方便打掃。床尾位置原本有奇怪凹位,他索性做多個矮櫃作擺設空間,簡潔中帶點生氣。
隱藏升降工作枱 讀書食飯飲番杯
地台另一端牆身是衣櫃,與衣櫃相連是書枱,還偷空位置做了個嵌入式書櫃。衣櫃及書枱上方隱藏了兩部分體式冷氣機,香港天氣潮濕,書枱底下也預留空間放置抽濕機及空氣淨化機。整組衣櫃書櫃與牆身拉平,材料也與地台一樣同屬水曲柳木,感覺整間屋較為一體,不會三尖八角。正門的電視機牆身加厚了,變成一組鞋櫃,也放雜物,以牆身厚度換取儲物空間,他笑說是除笨有精。
香港居住環境狹小,已沒有多餘空間去浪費,Norman以前在建築公司實習時,曾到訪建築師張智強(Gary)的變形屋。上網看到Gary的家居片段,鍾情多幅可移動的牆身,隨時變化出不同空間。Norman說自己或多或少受影響,幾個月前為準備考建築師牌,需要用長枱鋪開大量筆記資料,結果他將其中一格地台改為隱藏式升降長枱,望着山景讀書工作,平時食飯或與朋友聚會飲番杯時,大派用場。
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須大,整間屋雖然的的骰骰,卻暗藏機關、儲物量驚人。開放式設計一眼望晒沒多餘裝飾,感覺「家徒四壁」,但處處是生活智慧,心思搭救。地台是設計精髓,大窗台變落地玻璃,讓更多光線透射入屋,位處高層,往窗外一望,亦算是山景當前心曠神怡。200多呎發揮如此效能,夫復何求!
埋單計數 共34萬
設計公司:DEFT(Design eight five two ltd)
承建商:Kinway engineering ltd
建築面積:414呎
實用面積:266呎
設計及裝修時間:4個月
花費:天花、木工:15萬
水電:6萬、泥水:5萬
清拆:3萬、油漆:2萬
地板、玻璃:3萬
記者:劉東佩
攝影:黃子偉、陳永威
編輯:謝慧珊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