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碩果僅存的布料市集「深水埗欽州街臨時小販市場」即將拆卸,政府提出集體安置方案,擬將通州街臨時街市其中兩座清空,提供過百個舖位供布販繼續經營,月租由500至2,000元不等,計劃在該處建成大型布料市場。有布販堅持不遷不拆,亦有布販會考慮方案,但擔心大舖位不足。如計劃如期落實,俗稱「棚仔」的布市場將於今年年中消失。
兩平方米舖月租500元
棚仔有逾30年歷史,去年8月食環署突然致函布販指政府須收回地皮,興建200個居屋單位,但當局一直只公佈持牌小販賠償方案,被指漠視持助手牌小販需要。政府近日擬定新方案,消息稱棚仔現有20個持牌小販和30多個無牌小販,當局擬將附近通州街臨時街市第1和第2座清空,遷走該處20多個檔戶,以安置所有持牌和無牌布販,當局已發信予布販約見他們農曆新年後商討。
通州街街市兩座共有過百個舖位,面積最細僅2平方米,月租500元,即呎租約23元;由2個相連舖合併的「日字形」舖則月租1,000元;「田字形」舖面積為8平方米,月租2,000元;另有面積13平方米的大舖位,月租2,000元,差估署會評估最終實際租金,料舖位數目足夠安置所有布販。
消息稱通州街街市不會「見縫插針」,剩餘舖位會作公開競投,商戶只能作布業相關用途,冀建立一個大型布料市場。現時持牌小販如交出牌照可獲12萬元賠償,選擇租用通州街街市亦須交出牌照,但不獲賠償,不過日後仍可透過公開競投方式租舖,無牌小販則不獲賠償,當局考慮提供搬遷津貼。
消息稱欽州街市場環境欠佳,易生火警,通州街街市環境較理想,亦有消防設施,集體搬遷可讓保留人情味。消息強調該地皮1981年已規劃作住宅用途,2005年時深水埗區議會已提及安置小販至通州街街市,非因輿論壓力突然提出方案。
欽州街布販市場商販關注組主席何應指,通州街街市地台低易水浸,地點不「就腳」,太多露宿者亦或「趕客」。他亦擔心當局借他們作藉口乘機驅趕露宿者,希望布市場不遷不拆;另一布販陳如東則認為方案可考慮,租金水平尚可接受,但擔心不夠大舖位,希望當局能提供搬遷津貼。
■記者鍾雅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