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的王先生半年前發現右頸有多粒腫塊,約五毫子大小,腫瘤一直沒有多大變化,因而掉以輕心,拖延檢查。太太多次催促,王先生最終決定見醫生。正電子掃描發現他全身淋巴結及脾臟脹大,並且出現訊號,顯示淋巴細胞過度活躍,活組織檢查確診低毒性「濾泡性B細胞淋巴癌」(follicular B cell lymphoma),骨髓亦發現淋巴癌細胞。醫生處方標靶藥物Rituximab加新一代化療藥物Bendamustine,每3至4星期一個療程,估計6個月之內完成,雖然淋巴癌已經是第4期,療效仍然理想。
65歲的陳太發現右邊腋下淋巴結突然脹大,擔心患上了乳癌,急見醫生;正電子掃描發現陳太右邊腋下及腹腔皆有極活躍淋巴腫塊;活組織檢查確診高毒性「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骨髓幸未見淋巴癌蹤影。醫生處方標準治療方案,標靶藥物Rituximab加化療Cyclophosphamide,Adriamycin、Vincristine及Prednisolone,每3星期一次,共6個療程。雖然淋巴癌已經是第3期,估計治癒機會仍高。
所有淋巴瘤皆惡性,應稱之為淋巴癌,它們有過百種,大致分為「何傑金氏淋巴癌」(Hodgkin lymphoma) 及「非何傑金氏淋巴癌」(non-Hodgkin lymphoma) 兩大類。華人個案九成是「非何傑金氏」淋巴癌,亦較多屬高毒性,如「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高毒性淋巴癌的癌細胞生長速度較快,亦較具危險性,但治療反應一般理想;使用合適的藥物,加上準時接受每一個療程,可增治癒機會。
90歲的李婆婆發燒6周全身淋巴結及脾臟脹大,活組織檢查確診「高毒性B細胞淋巴癌」。醫生與病者及家人一起討論可行的治療方案,婆婆年紀大,不宜接受太強烈化療,但仍可考慮使用抗B細胞標靶藥物,加上溫和的低劑量化療,仍有機會控制病情。婆婆及家人有些猶豫;他們一方面希望可以治癒淋巴癌,令婆婆有機會康復,但又擔心婆婆能否承受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家人眼見婆婆病情日漸惡化,實在不願放棄,最後決定讓婆婆接受醫生所建議治療方案。治療過程沒有太大副作用,婆婆很快退燒,淋巴結逐漸收細,正電子掃描不見癌蹤。一年過去,婆婆順利完成療程,生活逐漸回復正常;又再3年,婆婆已經94歲,淋巴癌仍沒有復發迹象,可喜可賀。
梁憲孫
養和醫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