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的影評 - 林夕

環球時報的影評 - 林夕

香港某議員評論中央,若真要綁架區區幾條書局友,是抬舉他們了。我看,堂堂環球性的官報,動用社評跨境抨擊一部電影,區區三百萬票房的一部小型製作,才是抬舉。正常人被文明人批評,最高境界是寵辱不驚,能受環球時報寵幸,點名批鬥,卻理應受寵若驚,是莫大光榮。
環時為催谷炒熱《十年》,惟恐沒看的人錯過、看過的人沒再看一遍,上綱上線的罪名一大堆:嚇唬社會、散播思想病毒、宣揚絕望、自虐、苦肉計,嗯,最後,荒誕。批評一齣預言電影荒誕,何止更荒誕,無知無理無恥是說輕了。
光看當代東西廠羅織的這批罪狀,還以為是說那些荷里活製作的地球災難片呢。他們哪一齣不是「誣衊」政府破壞環境、搞秘密基因改造實驗失敗,然後導致氣候轉變、洪水滅世、冰河再來、弄出一頭哥斯拉來嚇唬觀眾,在地球散播思想病毒、宣揚末日絕望意識,害得觀眾以自虐為樂。環時評論:「那些港人尚存應有的分辨力和對『思想病毒』的抵抗力,看看熱鬧就過去了,而不會真跟着這樣的電影『往溝裡跑』。」看災難電影,覺醒者在湊完熱鬧之後,會反省是誰讓地球毀滅的預言成真,「製作者的任性」,極可能帶給社會好處多於壞處。
此外,還有鬼片殭屍片喪屍片,有些竟然在結局處留下一條惹鬼迴路的尾巴,堆砌出來的古仔還有第三集第四集,分明散播絕望。再其次,還有悲劇收場的愛情故事,寫家庭婚姻社會問題的,觀眾購票入場先是自虐,然後互相分享絕望,嚇唬天下有情人以至成家立室者,用苦肉計威逼對愛情世界溫馨家庭抱有希望者,環時又說了,「在這座城市裡擴散焦慮,那麼這究竟會給香港帶來甚麼,他們應當思考,香港公眾也應當思考。」
我是香港公眾一份子,所以是香港人,我思考過了,按環球時報標準,電影藝術要尊重「現實主義基本邏輯」,他們夢中的現實:凡情侶必然白頭到老、夫婦不能有婚外情不能離婚、警察不宜殉職、社會有問題的話,到最後只是提出問題的人有問題,都是歹徒,並必然伏法,而且都是良心發現自首收場,凡創作必然偉光正。
如此下來,環球時報將會一刻不得閒,為防範港人往「跟着這樣的電影往溝渠裡跑」,不如把社評全變為影評劇評好了。反正,也不是沒前科,連毛記電視一個分獎禮都忍不住出手指指點點,社評變娛評,不是預言,荒謬已經進行中,誰敢說那些社評不夠娛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