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卸任《學苑》總編輯一年,港大文學法律雙主修3年級生袁源隆坦言,面對政權高壓,也嘗恐懼與無力,但相信每人做多一點點,即使力量微小,世界還是會變得不一樣。面對母校赤化、沙皇降臨,他與同學半月前發起罷課行動,冀號召更多人關注,盼由制度入手,修改綑綁學術自由與院校自主的大學條例。他期望即使無即時實效,持續的行動也能在校內及學界成為風氣,傳承下去。
前日冒雨掛上的「香港市第一人民大學」黑幅猶在,昨日極冷,罷委會不少成員病倒,袁源隆仍撐得住,袁任總編時才大學一年級,任內《學苑》熱議本土及港獨議題,不料被梁振英在去年施政報告點名批評。他說,那時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懼,沒想過會成為政權打壓對象;加上佔領結束後籠罩全城的無力感,「新界東北、三跑、高鐵……冇邊次抗爭行動係撼動到高牆 」。
鼓勵更多人關注
年前卸任總編,原以為可喘息沉澱,另一波風暴卻緊接而來。副校任命風波揭露院校自主危機,袁說那時對大學條例及校委會架構了解不深,只感不妥,邊學習邊抗爭,「我哋都係由唔了解變成有想法,如果可以鼓勵更多人關注,已係大推進」。
反國教時他就讀中五是學生會會長,在校內發起聲援,也曾在金鐘留守。行動同樣似未有實效,但在他幾乎忘記這事時,最近有師姐稱很欣賞他將政治帶入校園,當年受他影響變得關心社會時事,「以為冇用嘅行動,原來可以帶來改變」。
■記者朱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