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不少人趁農曆新年假期一家大細到日本及韓國享受滑雪之樂,但滑雪初哥或平日少運動者,小心滑得太盡出事。物理治療師指新手如抱着「唔蝕底」心態不顧體力全日滑雪,隨時因太疲倦耗盡能量而受傷,建議出發前要掌握滑雪入門秘訣,如熱身及伸展運動、參與滑雪課程及揀選適合的初級雪道等,有助減低受傷風險或嚴重程度。
記者:梁麗兒
中文大學醫學院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物理治療師劉錦偉指出,外國研究數據顯示,每千名滑雪人士中就有5至10人受傷,技術不足如滑雪新手、無做足熱身及伸展、無戴頭盔或護膝等保護裝備,或搏盡「由早滑到晚」導致體力大量消耗等,都是常見受傷元凶;日常習慣久坐、少運動及肌力不足人士尤其高危。
冬天旅遊旺季會較平日多接獲滑雪受傷求診個案,常見為膝部受傷,包括內側副韌帶(位於膝關節內側、連接大腿及小腿內側的韌帶)、前十字韌帶(位於膝關節裏面、連接大腿及小腿的一條韌帶)。其中內側副韌帶受傷較多,通常在滑雪期間意外跌倒,導致雙腳跪地呈W狀,令內側副韌帶部份撕裂。穿上護膝滑雪可提高膝部的穩定性,有助預防受傷,或跌倒時幫助卸力。
戴頭盔護膝防受傷
除護膝外,頭盔保護好重要,可減輕腦部及頸部的受傷風險及嚴重程度。劉指,過往曾參與滑雪團,目睹有中年男團友由早滑到晚,其間無戴保護頭盔,並在雪道發生意外,整個人向後翻,之後四肢無力及麻痹,無法活動。他與滑雪團護士作初步評估,發現受傷團友的頸部脊髓受損,即時用木板固定其傷勢後送院救治。他稱,滑雪人士切勿因貪靚或怕麻煩而不戴頭盔,只戴冷帽,缺乏對頭部保護。
劉指,滑雪新手切忌自學,應參與當地滑雪課程,掌握入門技術,包括「學跌倒、煞停」等技巧,宜選擇初級斜度及較短的雪道,如300米至400米長。初學者宜選擇較多雪的雪道,因雪地阻力較大,可減輕受傷的嚴重程度。相反,雪道若較少雪及多冰,不但容易失平衡跌倒,跌倒時因硬地會更感疼痛。
滑雪前做足熱身及伸展可提高肌肉、韌帶及軟組織的柔軟度,有助減少受傷,劉建議可做5分鐘原地踏步及10分鐘伸展運動,滑雪後也要做10分鐘伸展。體力一般的滑雪者不宜「由早滑到晚」,過份疲勞會影響滑雪表現,包括個人反應,隨時出事,建議新手早上及下午最多滑雪各3小時,中場要有足夠休息,避免體力透支。
【預防滑雪受傷貼士】
‧ 新手要參加正規訓練課程
‧ 初學者宜選擇初級斜度、較短及多雪的雪道
‧ 佩戴保護裝備如頭盔及護膝
‧ 做足熱身及伸展運動
‧ 避免「由早滑到晚」致體力透支
‧ 沖熱水浴紓緩疲勞
‧ 若出現發燒、感冒不適要避免滑雪
‧ 膝痛、肌肉痛及抽筋要停止滑雪
資料來源︰註冊物理治療師劉錦偉
滑雪前伸展運動
左手將左腳拉向臀部,維持10秒,雙腳各做3至5下;伸展大腿肌肉,保護內側副韌帶
右手伸直,掌心向外,左手將右手腕向後拉,維持10秒,雙手各做3至5下;伸展手腕肌肉,預防受傷
左腳曲膝,右腳向橫伸直,維持10秒,雙腳各做3至5下;伸展內側副韌帶,預防拉傷
示範︰中大醫學院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醫師戴沛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