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院管理局昨日發表最新一期《風險通報》,顯示公立醫院去年第三季,共錄得8宗嚴重醫療事故,當中包括一名病人,於6年前進行手術期間,被遺留一條4厘米的引流喉管在傷口內,直至去年醫生為該名病人進行另一次手術才發現。
另外,公立醫院又錄得2宗錯誤識別病人身份的事件,有醫生混淆28號及28X號病床病人,沒有檢查病人身份下,錯誤為另一病人拔出引流喉管。
最新一期《風險通報》錄得8宗嚴重醫療事故,包括5宗在病人體內遺留醫療物料事件。其中一名病人於2009年進行椎管狹窄手術,需要在傷口放置3條引流喉管,三條喉管於手術後被拔走。手術後第7日病人出院,之後定期到專科門診覆診。
去年醫生為病人進行另一次有關脊柱治療手術,手術期間才發現病人傷口內有一條4厘米引流喉管,始將喉管取走。8宗醫療事故中,有3宗屬病人死亡及功能受損,當中2宗是病人自殺個案。
12宗藥物事故
《風險通報》又指出,公立醫院去年第三季錄得14宗重要風險事件,即醫護人員及時發現問題,未有對病人造成永久傷害;當中12宗屬藥物事故及2宗錯誤識別病人身份個案。
其中一宗個案,是醫生本應為28號病床病人拔走引流喉管,雖然醫生已於電子手賬,記下相關資料,但是卻走到28X號的病床旁邊。有護士質疑病人的傷口位置有所不同,但是最終醫生再沒有覆核病人的身份下,便拔走喉管,之後才發現出錯。
醫院管理局表示,公立醫院2014年10月至去年9月底,共錄得39宗嚴重醫療事故,較之前一個年度的49宗減少。同期該局接獲68宗重要風險事件通報,連續兩年下降;其中57宗涉及藥物錯誤及11宗錯誤識別病人身份或資料。
■記者陳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