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經常坐唔定,上堂無心機,家長常會擔心是專注力不足,更想特訓子女的集中能力。精神科醫生表示,隨著年齡增長,小朋友的專注力會逐漸提高,以5至6歲兒童為例,平均能集中做事約20分鐘,7至8歲兒童可增加至約25分鐘,強調專注力毋需刻意訓練,「大個咗自然會改善」,要提高子女學習動機,最重要是讓他們做有興趣及開心的事情。
記者:梁麗兒
不少家長會擔心子女難集中精神,可能是專注力不足。精神科專科醫生黎大森表示,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症(ADHD)的症狀,與一般「坐唔定、唔集中」有異,家長多數能明顯分辨。ADHD患者在日常生活、社交及校園中,會出現集中力欠佳,例如經常處於發白日夢、失魂狀態,很多甩漏。
「佢哋上堂會周身郁,甚至無故大叫或起身,返學成日帶漏嘢,或者拎咗同學嘅文具、水壺返屋企。日常好容易分心,唔關事都會插咀,鍾意周圍搞搞震,總之停唔到」,並非一般的「坐唔定」。過往曾有兒童因經常失魂,如返學常帶漏嘢、「放學唔見咗隻鞋」,學業成績差,被父母帶往求診確診患上ADHD。
幼兒專注力不足其實屬正常,黎指,臨床上不會太早判斷有否ADHD,通常最早在6至7歲才會進行評估。醫學界認為遺傳因素及腦部發育慢為ADHD的原因,其中逾半數患者在長大後情況會改善。現有治療如中樞神經刺激劑可刺激兒童腦部發育,改善集中力。至於是否必要求醫,需視乎對兒童日常生活的影響。
坊間有很多補充練習標榜可提高兒童專注力,黎指,作用有限,「正常兒童嘅專注力隨年齡會自然改善,連線、搵錯處等練習,畫到都唔代表做到其他嘢,最重要係有正面學習態度,俾小朋友做開心、有興趣嘅嘢」。家長要避免兒童做功課時分心,可以清空枱面,只剩下筆及功課簿,或避免擺放太多雜物如手機、毛公仔及玩具,每25至30分鐘要休息至少5分鐘,期間不要進行刺激性活動,如打機或劇烈跑跳等,讓兒童用愉快、輕鬆心情做功課及學習。
【ADHD症狀】
‧不能集中精神以致做事常馬虎及混亂
‧愛發白日夢
‧容易分心經常做事「埋唔到尾」
‧經常坐唔定「周身郁」,猶如身體裝了磨打般
‧行事衝動,愛發脾氣,與人合作常發生爭拗
‧上課或在家經常打斷別人說話
資料來源:精神科專科醫生黎大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