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之旅有一個小插曲,讓我無法迴避身份認同的問題。
地點在凱達格蘭大道,總統府附近。我遇到一位遊客,他拿着照相機不停拍攝夜幕下的總統府,我和他搭訕聊天。
「你也是遊客嗎?」我問。他臉現喜色,連忙說「是啊!我是上海的。你也是大陸的嗎?」那一刻時間好像停住了,我不知道如何回答。我自然反應的說:「我是香港的。」
他似乎也呆了一呆,但隨即恢復正常,客氣了幾句,分道揚鑣。
為甚麼我聽到他說「你也是大陸的嗎」,我會呆住?為甚麼我沒有馬上回答「是」呢?難道我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嗎?
問題就出在「大陸」和「中國」兩個詞語上。如果你問我「你是中國人嗎?」我會答「是」,因為口講漢語手寫方塊字黃皮膚過新年封紅包,無論從人種劃分,或者傳統文化習俗的影響,我都覺得自己是中國人。而且「中國」二字,無關現實政治,只是一個抽象的「文化中國」。
但「大陸」則不同,這是比較明確的、共產黨治下的領土範圍,你問我「是否大陸的」,我便會聯想到上海北京廣州深圳這些城市,然後潛意識告訴我:香港和這些大陸的城市並非同一級別,我們不要做「大陸其中一個普通城市」。所以我是港獨嗎?我不肯承認香港是大陸的一部份,我覺得香港應該和大陸保持距離。
台灣超新星王大陸也因為在臉書以「中國」形容大陸市場,在微博則用「內地」的字眼,結果被黃安舉報他兩面三刀,暗台獨。
你明白這兩個詞語的分別嗎?用「中國」,潛台詞便是覺得自己不是中國一部份。所以如果你說新春到中國旅遊,原來你又是港獨;那說返大陸玩,豈非又說我們和大陸不同,歧視同胞嘅文字遊戲,玩到幾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