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後的香港 - 馮睎乾

十年前後的香港 - 馮睎乾

沒看人人叫好的《十年》,因為論劇力、製作及深度,它都比不上5D合拍片《一帶一擄之書局五友》。後者是手法前衛的cult片,如桂敏海、桂民海、李波諸角色,往往若無其事身份互換,煲慣膠劇的觀眾都看不透,但影評人眼睛是雪亮的,自然明白編導是向大衛連治的《妖夜慌踪》等片致敬。男一桂敏海在父親病逝數月後,本來在芭堤雅渡假,卻忽然心血來潮,要為十二年前的車禍贖罪,於是拋下家庭事業,鋌而走險從泰國偷渡到中國自首,他的抉擇洋溢着輕狂肆意的生命力,具濃烈存在主義色彩,可惜多數觀眾都忽略了。至於男二李波跟「調查員」發生感情,也可能受到艾慕杜華舊片《綑着妳,困着我》啟發,耐人尋味。
《十年》我儘管沒看,故事也約略知道,似乎跟大眾想像差不多,因此也特別容易觸發共鳴。但看《一帶一擄之書局五友》,你會發現它的構思、寓意決不是普通港人想像得來的,編導思維像大陸邊境一樣毫不設防,正是全賴這開放性,無數個離奇古怪的念頭才得以像桂敏海和李波般從四面八方向他們自首,打造出這部劃時代式動搖一國兩制的電影。當下的現實已如此不可思議,十年後的香港真會像《十年》所述的那樣嗎?
不妨看看十年前香港跟現在相差多遠。翻開二○○六年一月這幾天的《蘋果日報》,最矚目的新聞是當年兩位教師不堪工作壓力自殺後,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不但否認與教改有關,更涼薄地說:「如果係,點解淨係兩個?」愛在羅范前逞英雄的李國章時任教統局長,也插嘴說:「教師壓力非一方面,好似家長要求、學生課堂行為,唔只係教改咁簡單。」兩人言論惹怒了教育界,激發萬人遊行,抗議教改失誤兼要求羅范下台。遊行結束時,眾人在政府總部的鐵欄綁上黃絲帶。
今天反教改變了反TSA;李國章依然爆騷,只是罵他的人由港大學生接力。當年兩名教師自殺,現在則有最少十五名學生在近半年自殺。當年程翔在內地因間諜罪被捕,今天則有書局五友以自己的方式浪漫地回鄉自首。當年大陸的南方報業、《新京報》被整肅,《冰點》停刊,龍應台就隔岸給胡錦濤寫公開信,叫〈請用文明來說服我〉;今天銅鑼灣書店停業,沒有人敢寫信給習近平,書店幾條友卻躲在大陸日夜給香港人寫公開信,題為〈請不要說服我回來〉。
當年、今日的劇情並無很大分別,甚至道具(黃絲帶)也差不多,只是演員不同,除了李國章──令我想起亞視永恆播放的劇集。十年後可能也是這樣,怎會有人自焚?據說一九三三年有人用扶乩找孔明來預言百年大事,有關此後十多年的詩句是:「田間再出華盛頓,造福人群是真命。此人原是紫微星,定國安民功德盛。」未免太浮誇。我認為十年後,只要大家依然可以恥笑教育局長,有《蘋果》看,而你還不用偷渡到大陸寫公開信,香港已是烏托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