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搵食地圖】
BB雞蛋仔,名字老土。若跟你說這是無蛋精、椰精和雲呢拿油等添加劑所做的雞蛋仔,連嬰兒也可吃,是否使你改觀?「我跟丈夫都愛吃雞蛋仔,無論是三歲小朋友或是八十歲老人都愛吃,這便是雞蛋仔的魔力。今天很多食物會放添加劑,莫說小孩,有時連大人也受不了。我們想把吃雞蛋仔的趣味跟別人分享,便有了這間店。」BB雞蛋仔店主蕭婉文說。
小店由中午開門一刻人潮便聚集至關門,看看餐牌,便知八九。在現做的格仔餅裏夾着厚厚一層雪糕,一冷一熱十分誘人,廿蚊有找。「看到小朋友的笑容,忍不住越放越多雪糕,現在厚度是開業時的兩倍,單看賣相已叫人滿足。無所謂,都是街坊生意。」蕭婉文笑說。雞蛋仔有焦糖、朱古力和原味,必須現叫現做,一底至少要等3至5分鐘,遇上繁忙時段,有時得等上20分鐘,有客人鼓譟在所難免,她都會一一用笑容化解。「買雞蛋仔要等20分鐘,客人當然會有微言。但雞蛋仔要確保烘得全熟,離爐後要吹乾,吃起來才外脆內軟,不能貪一時之快壞了品質。」
心機慢煮爆汁烤菇
漁灣邨附近有條小吃街,有很多小店專做晚市生意,下午才營業,大部份只賣一種食物,拿出來的自然是看家本領。當中這間最引人注目,裝潢簡陋,招牌上寫着How Cool,菜牌上除了烤菇還是烤菇,店主在烤爐前烤個不停,沒生意時便呆在舖面,一副守候的樣子。好幾次經過店門也躍躍欲試,但看到價錢又叫人卻步,一隻菇賣$40,怎捨得下手。倒是客人夠豪氣,一次買三個,好奇下一問,竟由銅鑼灣特地前來購買。「某天朋友推薦到這裏消夜,起初也覺得有點貴,吃一口後想法立即改變,它是物有所值。」黃小姐說。
店主蔡俊豪周遊列國,覺得香港的小食種類太少,何不試試引進澳洲的烤菇。「某年新年,我與拍檔做了一架木頭車在小西灣擺檔賣烤菇,當時只有芝士火腿一種味,卻賣得滿堂紅。正好我住在附近,覺得這裏居民懂得欣賞用心製作的食物,便毅然在此開舖。」把菇烤熟並不吸引,吸引的是在上面放芝士和特製醬汁,用火槍燒焦表面,將芝士、醬汁和菇一同入口,便會產生美味的化學作用。「很多人會大火把菇烤乾,其實適時加水,用慢火把菇慢慢烘熟,才能保持濕潤爆汁,要花時間和心機。每當看見客人吃時滿足的樣子,又覺得是值得。」
人不如故 舊屋邨之美
漁灣邨是老香港的縮影,這裏你可感受到現今屋邨失落了的鄰里關係,隨便在公園問一個婆婆,便能把這裏的歷史娓娓道來。「那年租住灣仔的舊居要重建,一家六口得申請公屋,一等便是八年,起初分配到牛頭角,不喜歡高樓;之後是葵涌,又嫌太遠;最後來到漁灣邨,那時還未有電梯,七層高的樓剛好,中間一個公園,很是喜歡便住下來,一住便是三十多年。當年入伙的街坊很多還留下來,去世的比搬走還多。近年大廈建了電梯,老人家上落更方便。」九十二歲、口齒伶俐的梁婆婆憶述。
一會兒,遇上陳生與十六個月大的晴晴在公園散步。晴晴感冒,爸爸特意帶她到公園曬太陽,希望可出點汗有助康復。散步時沒倍加呵護,反而任她隨處摸隨處蕩。「漁灣邨的四座樓是相通的,小朋友可四隨跑,還有個公園,鄰居很容易打成一片,這是在單幢樓成長的小孩所欠缺的。」陳生說。
臨近黃昏,賴小朋友和盧小朋友在球場剛打完籃球,看表情似前者大勝一場。「你們覺得漁灣邨環境如何?」我問。「可以打籃球、踢足球和買文具,還有保安措施很好。」盧小朋友搶答。深夜的漁灣邨沒童黨遊蕩,梁婆婆訪問時亦提到,三十多年來只聽過一次搶劫。漁灣邨的深夜,只有恬靜、雀聲與美食香。
記者:蘇健進
攝影:潘志恆
編輯:謝慧珊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