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經濟數據很神奇!不管實際經濟情況如何,每年最終GDP增長數據總會與中央在年初的增長目標大致相符。昨日統計局數據公佈後,內地大量網民在相關報道留言,指數據與親身體會到的經濟實況相反,亦有網民諷刺指,「統計局辛苦了!」
李克強曾稱不信GDP數字
統計局局長王保安在昨日新聞會特別強調,數據沒有造假,指「GDP核算是黨中央、國務院很重視的一項工作」,有2萬多人的直屬調查隊核查數據,不存在有人干預或者修改數據的可能。數據並且獲聯合國、世界銀行接受。
不過,中國GDP數據存在大量水份則人所周知。在之前公佈的第三季度數據中,全國31省市統計局各自公佈的GDP總和,超過國家統計局數據4%或1.9萬億元,較上海GDP的1.8萬億元還多。
總理李克強在擔任遼寧省委書記時,曾公開表示不相信GDP數字,會以發電量、鐵路貨運量、銀行貸款數量來評估經濟實況,該三項數據被編為「克強指數」。而該指數中最重要的發電量和鐵路貨運量去年表現,與GDP數據完全不符。
統計局公佈,去年發電量下跌0.2%,是除了處於文革動亂的1968年以外,中國在1949年後的第二個出現下跌年度。另外,鐵路貨運量去年則下跌10.5%。由於中國經濟是消耗資源的粗放模式,發電量和鐵路貨運量下跌,更可能意味實體經濟活動正在萎縮,而非增長。
■記者黃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