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了四年,繼韓國之後,同屬儒教文明圈的台灣終於誕生第一位女總統,意義非凡,不僅是性別革命成功,更是顏色革命成功。就前者而言,其他儒教文明成員,像是中國婦女只是號稱撐起半邊天;日本婦女仍深受歧視,台灣則暫時脫離了這種桎梏。當然,如果你是徹頭徹尾的女權主義者,也許會針對朴槿惠蔡英文的背景挑剔,佐證她們在某種意義上還是符合社會想像。就後者而言,泛綠陣營首次拿下行政與立法兩權,再次確立台灣/中華民國的路線成為主流。當然,如果你是徹頭徹尾的台灣/中國民族主義者,也許會針對泛綠陣營的模糊抨擊,批評他們在某種意義上只是迎合社會期待。
蔡施政重心是內政
進一步而言,台灣自四任民選總統以來,不斷糾纏於國家自我定位的錯亂,從李登輝的建立新中原、陳水扁的四不一沒有、馬英九的一中各表,都是在嘗試將地理台灣與政治中華民國的概念重叠。但各人偏好的焦點不同,本土派將台灣視為主體、親中派則將台灣視為載體。立場既然歧異,論述永遠也不會有交集,詎料中國在短時間內崛起,幫助台灣解決了認同問題。透過外力的打壓,新世代被稱為天然獨的年輕人,選擇與綠色勢力結盟,讓蔡英文大勝,也讓民進黨完成了「中華民國是台灣」的保證。
這種保證會牽制新政府未來四年的兩岸政策,保持它遊走在台美中三邊平衡架構裏,不至於脫離三方默認的劇本。從蔡英文的當選感言可知,她先是強調以「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再來是「兩岸協商交流互動的成果」,最後才是「民主原則與普遍民意」作為台中關係基礎。換言之,恪守憲法一中原則,是蔡英文對所有受眾,包含台美中與全球觀察者的宣示,並對北京強調重視兩岸目前的成果,民主原則與新民意則是她的底線。基本上,蔡英文尚無逾越紅線,對中關係只淡淡地留下「確保沒有挑釁,也沒有意外」的伏筆。因為她之後的施政重心將是治絲益棼的內政問題,特別是在經濟上,正面臨大委靡的世界與新常態的中國。
另一個值得觀察的方向是,新生政黨時代力量,脫自於太陽花學運與其他社運團體的結合。這隻初生之犢首戰即成為立法院第三大黨,被看作是泛綠陣營的成員。有趣的是,他們一直被誤解為台獨支持者,其實是華獨支持者,也就是上述天然獨的大本營。如果硬要說他們是獨派,也只能說他們支持的是兩個中國各自表述。在後國民黨時代,時代力量、柯文哲與民進黨將分進合擊,再度瓦解泛藍與分食中間選民的票源。如無意外,國民黨雖不會就此消失,但持續弱化,八年後會是本土對決本土的局面。
如今,台灣人民歷經多次選舉,激情已不復以往。民進黨以後是完全執政,人民再次將希望寄託於單一政黨,這亦是台灣第三次的政黨輪替。若是蔡英文再不趁民氣可用之時,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台灣必進入三而竭的窘境。馬英九殷鑑不遠,蔡英文任重道遠,切莫辜負這得來不易的顏色革命。
徐子軒
獨立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