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危機惡化,美股急挫至一年新低,恒指跌至近19000點,港滙跌穿7.78逾4年低位……我們每天都很容易從不同的媒體得到市場最新的資訊,現時金融市場比較以前的波動,某程度是因為科技及資訊發達令市場透明度不斷提高,只要有智能手機就可以緊貼市場,隨時隨地得到最新的消息。每當消息公佈時,投資者都可以第一時間作出買賣指示,效率極高。
我還記得剛入行做外滙交易員的時候,是用電報(Telex)跟interbank(銀行間)做買賣。電報其實是一部類似打字機的超簡化版WhatsApp,只能用文字跟對方單一溝通,沒有photo及video分享,也沒有group chat,當時沒有交易平台或完善的市場資訊系統讓你清楚知道外滙的交易價格,所以每日都需要用Telex跟不同的國際大銀行詢問行情,因為只有操控大盤的他們才真正知道實際的外滙交易價格,名副其實的Market Maker。
以前當外滙交易員隨身一定有部「機仔」傍身,機仔就是以前的傳呼機,當我們不在交易室的時候都可以大概知道市場價格,正因為透明度低,所以銀行報的賣出買入的差價都非常大,簡單的買賣交易都容易賺取可觀的利潤,所以八九十年代很多人投身從事外滙經紀,提供外滙買賣服務給散戶。
隨着科技的進步及智能手機的發達,很多金融機構專門提供網上外滙資訊及交易平台讓散戶自行買賣,散戶再不需要透過經紀去交易,難怪行內用「街市賣菜阿嬸都知價」來形容現在的外滙市場,意思是一個完全不在行的人都可以清楚知道行情的時候,這個產品已經再沒有利潤空間,從事外滙的人將會越來越少。
其實不單止外滙及金融產品,許多還有我們日常接觸到的,當科技可以帶給我們方便好處,同時亦可以取代我們,減少就業機會及生計。
波叔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