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種諾沃克病毒襲成人

變種諾沃克病毒襲成人

【本報訊】可致急性腸胃炎的諾沃克病毒(又稱諾如病毒)常於冬季爆發。中文大學微生物學系發現,前年冬季本港及東南亞均發現新種諾沃克病毒,由以往主要5歲以下兒童染病,變成各年齡層也有感染風險。由於大部份人對新病毒沒免疫力,感染後出現病徵機率增加,長者死亡風險亦上升。
記者:陳沛冰
中大微生物學系研究助理教授陳子蔚博士表示,過去20年諾沃克病毒主要流行GII.4型,但前年冬季流行品種有變。該系分析威爾斯親王醫院2014年3月至去年5月,共415宗經實驗室確定諾沃克病毒個案,透過病毒基因排序界定當中372宗個案的病毒品種。

84%個案屬5歲以上

研究發現,163宗(43.8%)屬常見的GII.4型,有128宗屬於GII.17型,當中絕大部份是已出現變異的新品種GII.17型。前年3月至11月,GII.4型佔整體諾沃克病毒感染約70%,GII.17型只佔約4%。但前年11月至去年3月,GII.17型的比率急升至約70%,全部屬已變種的新GII.17型,成為主流品種。今冬流行的諾沃克病毒型號則未有數據。
研究發現70%的GII.4型感染個案屬5歲以下兒童,少於2%是85歲或以上,但GII.17型則有84%屬5歲以上,約12%屬於85歲或以上。GII.17型患者中有3人死亡或需接受深切治療,但GII.4型並沒有。2013至2014年威院諾沃克病毒GII.17型感染個案只有一至兩宗,但前年冬季突然急升,同期台灣、日本及內地的GII.17型個案也急升。

18粒病毒已可傳人

陳指大部份人對曾感染的諾沃克病毒品種產生免疫力,中招後病徵輕微,但很多人對新品種未有免疫力,感染後出現腸胃炎病徵機會較大,更可感染不同年齡層。
不過,暫未確定GII.17型患者的病徵會否較GII.4型嚴重,及患者死亡是否與GII.17型有關。陳指因大部份人對新品種沒免疫力,而85歲以上長者是主要致命群組,故須密切監察今冬諾沃克病毒傳播情況。
2006年本港曾爆發諾沃克病毒,主要由於GII.4型病毒出現變異,大部份市民未有免疫力下受感染。要預防感染,應注意個人衞生,妥善處理患者嘔吐物,因少至18粒病毒已可感染人。
諾沃克病毒可引致急性腸胃炎,也是食物中毒主要原因,可透過不潔海產如進食生蠔感染。處理食物的人若感染,又沒注意個人衞生,可污染食物再傳人,患者糞便或嘔吐物會帶有病毒,故進食前及如廁後要洗手,處理過病人糞便或嘔吐物也要洗手,並用漂白水消毒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