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失蹤的銅鑼灣書店老闆桂民海突然現身中央電視台認罪懺悔,只差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但還是無法取信於觀眾,一來劇本太爛,連桂民海如何在泰國被失蹤或如何以自己的方式返回中國都沒有交代,二來涉案名人遊央視認罪是習近平新政的一部份,「政府要我犯甚麼罪,我就犯甚麼罪」已成新常態。至於書店另四名股東、員工,也隨時可能上央視,要麼指控桂民海,要麼承認自己曾偷雞摸狗,劇情的安排完全可以視觀眾反應、當局需要而定。
多節目播記者律師認罪
習近平主政後嚴控網絡言論的第一波行動,就是在2013年8月拘捕擁有數千萬粉絲的網絡大V秦火火和薛蠻子。秦火火後來被控誹謗罪、尋釁滋事罪,判囚三年。而薛蠻子身為美籍華人,在2014年4月上央視認罪悔過後,獲准保外就醫,其被封的新浪微博賬號也獲解禁。
自此之後,當局押被拘捕人士遊央視認罪成為常規動作,涉及的電視欄目包括〈今日說法〉、〈朝聞天下〉、〈焦點訪談〉、〈東方時空〉等,認罪的除了娛樂圈名人柯震東、郭美美外,更多的是涉政治案件的人士,包括記者高瑜、陳永洲、劉偉、王曉璐,維權律師劉建軍等。維權律師王宇的兒子包卓軒被公安從緬甸綁架回中國後,不只協助包卓軒出境的姜野飛、董廣平要遊央視認罪,連王宇也要遊央視譴責境外勢力協助她兒子偷渡出境。
遊街示眾是中共在反右、文革等政治運動中常見的鬥爭手法,習近平的父親在文革期間也曾被掛上「反黨分子習仲勛」的牌子,押上汽車去遊街示眾。直到1984年,中宣部、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發出通告,要求各地「執行死刑不准遊街示眾」,以防被反動報刊利用。1988年,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公安部聯合下發《關於堅決制止將已決犯、未決犯遊街示眾的通知》,規定將已決犯、未決犯遊街示眾都是違法的,如再出現這類現象,必須堅決糾正並要追究有關領導人員的責任。
遊央視認罪,顯然是遊街示眾的現代版、升級版,輿論一再予以譴責。然而,輿論批評的焦點多集中在央視未審先判,指摘媒體影響司法的角色錯誤,由此質問法治何在。這種批評一是顛倒了因果,二是忽視了遊央視認罪與遊街示眾對當事人尊嚴、人格的侵犯,因此不能形成觸發中共高層發佈禁令的壓力。
摧殘人格視民眾如土芥
中國法治不彰,不是因為央視干擾了司法獨立,而是因為央視等傳媒沒有獨立監察司法的權力。國內外關注的案件的主角遊央視認罪,與司法機構的裁定一樣,只不過是當局寫好的審判劇本的一個場景而已,認罪的人要麼是與當局達成減刑、減罰的協議,要麼是迫於當局的淫威而投降,要麼是被當局蒙蔽、上當受騙而出鏡,與司法機構的判決並非因果關係。
中共當局當年禁止遊街示眾,並不是基於認識到這種行為對人格的摧殘,而是基於這種行為會被敵對勢力用作反共宣傳,如今改用遊央視認罪的方式,為的是凸顯當局抓人決策的偉光正(偉大、光榮、正確),何曾顧及當事人的尊嚴?劉建軍被警方游說接受央視採訪時,曾獲承諾播出時會以馬賽克遮面、不透露真實姓名,但播出時就真面目、真姓名,令他對被設局遊央視認罪感到憤慨。
桂民海、李波因具瑞典籍、英國籍,還有遊央視或發家書報平安的機會,而林榮基、張志平、呂波三人迄今失蹤已近三個月,中共何時才會讓他們報報平安,或遊遊央視?孟子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從遊街示眾到遊央視認罪,變的是形式,不變的是中共視民眾如土芥,而民眾也必然視中共如寇讎。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