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的中環蘇浙會館依然爆棚,好在早已訂了位,小老弟陳曉林和田園書局仍未被失蹤的黃尚偉一起來臨,我還約了才從上海返港的何錦玲,三位前後期編輯、一位書局老闆、一位出版社老闆、一位商人,但實際上不過四人,你猜到了,其中有人是兩重身份。陳曉林曾是馬英九的文膽,是馬中學大學及哈佛同窗,也是報館的主筆,文名不在香港才子陶傑之下,只是有兩地有前後之分而已。陶才子因曝光比較多,所以風頭較勁,曉林比較低調,尤其退出馬的圈子之後,他專攻出版。
當年是台灣名校建中學生的陳曉林,十餘歲時曾寫了篇文章駡我,洋洋灑灑很是轟動;我與他素昧平生,不知這支冷箭從何而來,但此事確曾給未曾經歷世事的我帶來了許多困擾,以後也有人以此為話柄。過了許多年,某次陶傑還問過我是怎麼回事呢,算來此事發生時陶不過十來歲,真是無所不知呀。最有意思的是事隔十多年後的陳曉林忽然在一次宴會中當了不速之客,特走到我面前連盡三杯為當年事道歉,說是年少無知,受人唆擺,我則大方的對他說:如果今天的我一事無成,失意江湖,是因為被你打垮了,你會愧疚後悔一生,還好的是並非如此。
如今的他,兒子執教於廣州暨南大學,他獨力經營的時代風雲出版社也卓然有成,家有賢妻孝子孫子都抱兩個,每回來來去去總有我心會特來探問,已毫無芥蒂成了忘年之交,都上了年紀,當年的事如今說起來已是雲淡風輕,都付笑談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