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APPLE:西九偽術十八年未完工

DATAAPPLE:西九偽術
十八年未完工


【本報訊】由前特首董建華1998年提出的西九龍文娛藝術區發展計劃,2006年因巨型天幕單一招標被指明益發展商而推倒重來,到2011年敲定採用英國著名建築師Norman Foster的「城市中的公園」設計,輾轉至今18年。正名為西九文化區後,首批設施原定去年落成,但因工程嚴重超支及受高鐵項目延誤影響,結果淪為造價471億元的大白象,比立法會當初216億元撥款超出逾倍,換來的是一個臨時苗圃公園。
記者:袁柏恩

當年選定「城市中的公園」,政府就是貪其「最具彈性」,結果西九的修訂確實多變。當代表演中心和中型劇場II原本計劃建於高鐵的西九總站上蓋,但因高鐵交還工地延誤,管理局惟有將其中一個黑盒劇場和中型劇場II併入演藝綜合劇場。西九仍有11公頃土地被借用作高鐵臨時工地,暫未有交還時間表。而原設1.5萬個座位的大型表演場地及展覽中心亦擱置,現用作臨時苗圃公園。同樣需視乎資金再作研究的,還有大劇院、音樂劇院、音樂中心和中型劇場I。
即使按計劃興建的設施亦統統延期,屬首批動工的戲曲中心,落成日期由去年底延至2017年年底。至於重點項目M+博物館,落成日期亦延至2018年底,最快2019年才能開幕。為了加快開放設施,管理局前年5月建議先將藝術廣場附近的區域包括M+博物館、零售餐飲、辦公室等發展為「小西九」,目標是2020年前開放。

西九文化區工程多番延誤,最終淪為471億元大白象。江俊豪攝

超支255億 林鄭︰野心太大

2008年立法會一筆過撥款216億元興建西九文化區,但2012年就有消息指最新的設計及建造成本估算已超支一倍,高達471億元,至今無再更新。為了開源節流,管理局放棄19公頃的市區森林,將公園轉為簡約設計輔以組裝設施;戲曲中心要削減停車場和店舖。西九先後申請放寬樓面面積及最高建築物高度限制,最新方案是政府考慮向西九注地,讓管理局繳付地價取得土地發展權,透過利潤支付西九設施部份營運開支。
西九推出時就被質疑會超支成「大白象」,當年批評如今一一應驗,連身兼西九管理局董事局主席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去年亦承認,當初打算一次過興建所有設施是野心太大。這個無底深潭會否有填滿的一天,恐怕林鄭月娥亦沒有答案。

M+博物館

 

西九站模擬圖

 

西九部份藝術設施受高鐵工程延誤影響。

戲曲中心

 

大型表演場地及展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