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到台灣觀戰去了,連同事也帶學生去了,臉書一整個都是台灣。看着香港一天煙雨濛濛,突然覺得孤清。
造勢晚會一向是台灣大選的重點,看到民進黨那邊氣勢如虹,比十六年前陳水扁那一次厲害不知多少倍。
不能現場觀戰,唯有靜靜在燈下看些不合時宜的書。早前在這裏寫過朱天心的散文《想我眷村的兄弟們》,最近看了她的自傳式小說《未了》,也是寫眷村成長故事。看罷又尋回她的舊作《擊壤歌──北一女三年記》,在裏面找到一些台灣第二代移民的情懷。與今天藍營兵敗如山倒之頹勢對照,有另一番況味。
朱天心之父朱西寗是山東來台的軍人,女兒幼承庭訓,對蔣總統有莫名敬仰。從小在總統府看升旗、唱升旗歌,在它面前立海棠葉的誓,令她有一種「面對天父的感覺」。
父親告訴她一件舊事。民國廿五年,全國童子軍大檢閱,東北已淪陷五年,當稀稀落落的東三省童子軍代表通過司令台時,蔣總統悄悄拭了淚。這事對朱天心的衝擊很大,中國人的血脈一下子互通了。他們在台過的是太平歲月,但大人們中秋月明時會懷鄉,年輕人想起那片海棠葉會憂國。
一晃眼到今天,外省老兵和後代們懷念的祖國早已煙消雲散,藍營眼中的共產中國,只有利益;不敢惹怒對岸,苟且偷安。而這些,在年輕一代已沒多少市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