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球季將近一半,紐約人的勝績雖然仍只徘徊在五成,繼續在後窺伺着打入季後賽的機會,但近期戰績已正式宣佈走出過往的噩夢泥淖:連續兩勝鷹隊,撼贏熱火,作客馬刺僅射失最後一擊落敗,再連贏公鹿和塞爾特人。除了數字上的勝利,更觀察到他們隊形已成,特別是對塞爾特人一仗,在安東尼(Carmelo Anthony,7號)傷出及超級新人普辛基斯(Kristaps Porzingis)犯滿離場後,最後關頭仍能咬緊牙關取勝,是球隊團結與意志合一的表現。
季初本欄已經寫過一篇紐約人,當時批評安東尼表現的領袖風範似乎不夠,但近期看見他在場上與隊友互動大增。這並不限於身體語言,也在實際打球上:安東尼近五仗平均每場助攻超過五次,相反出場時間及出手次數都減少,明顯與隊友的配合和信任大增。同時他能維持場均7.7個籃板球,在防守端亦大為活躍,雖然場均取得21.6分不再如往昔霸氣,但人們現時反而在談論,這很可能是31歲的安東尼打得最好的一個球季。
另一驚喜是L湯馬士(Lance Thomas)這個很好用的第六人,隨時有機會問鼎最有進步球員獎。最令紐約球迷看得歡喜的,是紐約人重拾「球隊身份」,並看見他們在享受一起打球。至此,我開始聯想「禪師」積遜(Phil Jackson)在著作中強調的成功球隊因素,看見他在幕後「發功」的效果。
喬靖夫
小說家+武道狂+籃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