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農曆新年各式美食特別吸引小朋友,各種包裝漂亮的糖果與美味糕點,加上團年飯與開年飯的豐富菜式,若不節制飲食,隨時失控食滯。中醫藥專家指出,食滯即中醫的積食,是冬春季尤其節日期間兒童常見疾病,除了胃痛、肚痛甚至腹瀉外,更可能引致外感發熱,不少家長誤會今餐豐富,下餐清淡即可,但其實一次積食已可令脾胃受損,之後食粥也無補於事,又提醒因年糕較難消化,晚餐應避免進食。
記者:嚴敏慧
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教學科研部高級講師張清苓表示,兒童體質與成人有很大差別,兒童因臟腑功能發育未完成,特別容易受疾病影響,真正要到14歲才算發展完成。小兒致病最常見的原因,包括季節氣候變化及飲食不節等,後者在節日時尤其常見。
小朋友自我克制能力不強,見到喜歡的食物會不停進食,張指,由於兒童的脾胃功能發展未完善,進食過量時,特別容易導致食滯,這種因飲食不節而出現的消化不良,病人一般會肚脹、肚痛、嘔吐及腹瀉等,並不時與外感一起發作,同時出現發熱等症狀。
病後食粥無補於事
兒童日常也需注意飲食健康,她說,要保持脾胃健康免生病,舉例如體質偏寒者,即容易肚屙、手腳冰冷、易傷風、腹痛等,平日要吃得溫和一點,偏涼的食材如雪糕、冰飲,會傷脾胃,可免則免。
農曆新年將至,各種中西式糖果是小朋友最愛,加上不同糕點,團年飯、開年飯的豐富菜式,這段時間為兒童積食高危時期。張稱,家長或會認為今餐食得豐富些,下一餐食清淡點即可平衡,但其實積食一次已傷了脾胃,對身體已造成擔負,下一餐即使食粥也無補於事。她建議小朋友新年應以玩樂為主,多些活動,飲食要留心,如食盆菜可吃多些菜蔬,肉類盡量減少,尤其雞、鴨等。由於市面的蘿蔔糕不少也用料太豐富,故份量也要限制,年糕則避免入夜後食用,以免難以消化。
陳皮水 山渣助消化
張指,若兒童出現積食症狀,應盡快求醫,其間並要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她建議陳皮和胃、利氣,焗陳皮水飲用也有幫助,另山渣也可幫助消滯。她又提醒家長不用太擔心兒童的營養及進補問題,「不是價錢高的食物就好,湯水也不用添加過多藥材,補品更不需要」,營養太豐富會增加小兒的脾胃負擔,冬天進補也不適用於兒童,「很多人說人參補氣,但小朋友陽氣足根本不用再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