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須用新科技 明益大公司80公頃農業園 趕絕小農戶

耕作須用新科技 明益大公司
80公頃農業園 趕絕小農戶

【2016年施政報告】
【本報訊】今年施政報告透露更多古洞農業園細節,政府消息表明2至3年後收地,佔地80公頃,農戶符合新管理模式和引進新科技才獲批租約,形容農業園是農業發展的「示範單位」。古洞北發展關注組主席李肇華批評,苛刻條款勢趕走當地小農戶,亦有本地農夫透露,官員曾表明農業園主打高新科技,擔心大公司再獲政府資助,壓迫港農生存。
記者︰潘柏林

政府消息指農業園選址在古洞附近,面積約75至80公頃,部份地方用作有機耕作及水耕。今年就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招標,料2至3年後收地。政府消息稱9成農地屬私人土地,收地金額數以十億元計。按政府現時農地特惠補償計算,最便宜丁級農地每平方呎可獲278.1元,最貴甲級農地每平方呎可獲1,112.4元,料收地最少動用20至86億元。

農業園將來或只批租予會引進新科技的農戶,本地有機農戶黃如榮擔心生存空間遭壓迫。朱家駿攝

港農斥門檻高失望

消息又指收地後政府會再出資10至12億元興建基礎配套,包括水塘、倉庫等,希望成為本港農業發展的「示範單位」,可容納數百個農莊。香港測量師學會產業測量組義務司庫溫偉明指,收回農地再做同類用途,效益有待商榷,暫時難以評估。他分析港府透過集中土地增強經濟規模,仍需有詳細計劃交代項目整體回報。
據悉,農業園選址有三分一有常耕農民,受影響農民要符合一定標準才能續租,例如用新管理模式或應用新科技;受政府發展計劃影響而無地的農民亦可遷往農業園,首份合約條件較低,其後亦要滿足政府條件才可留低。消息否認政策不利傳統農民。古洞北發展關注組主席李肇華批評港府農業政策剝削農民,寧願趕走現存小農戶再另去發展農業,卻不發展荒廢農地。
本地農戶就對農業園高門檻感失望,歐羅有機農場負責人黃如榮指,官員曾透露農業園要高新科技,料僅數十人可入場。諮詢期間有大陸農場公司感興趣,他直言大公司財雄勢大,又有政府資助,但本地農戶大部份近70歲、資本亦少,「大企業對細農場。大企業可以降低價錢開拓市場,好似惠康、百佳對小士多咁。」蕉徑農戶戚先生慨嘆,農場追求自然農法,與農業園背道而馳,「唔係高新科技、高耗能,我哋係講永續發展。」

農業園初步選址於古洞,佔地約75至80公頃。

設5億元農業基金

施政報告提出成立5億元農業持續發展基金,農業園區內外均可申請,推廣使用新科技,包括研究有機耕作及溫室栽培等,以提升生產力,初步構思非牟利團體可獲資助,商業機構可獲一對一配對資助。
政府又探討設立優先農業區,將無意發展的農地指明長期用於農業用途,為期10至30年,令業主將農地租予農民耕作而非空置等待發展,料探討利用原居民「祖堂地」發展農業是否可行。消息承認「圈地」觸及利益,再三強調只是初步概念。

歐羅有機農場負責人黃如榮:農業園唔係照顧小農戶,係畀公司投資農業,對業界唔係最大幫助,投資公司仲攞住品牌話本地種植,同本地農戶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