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首梁振英響應內地一帶一路政策,在施政報告拋出5大教育招數將一帶一路全方位殺入學界,包括「揼水」10億元設獎學金吸引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來港讀大學,又叫中小學校在課程教導相關國家歷史文化,有中學校長質疑課程已經逼爆,如何再硬插額外課程。
鼓勵中小學讀一帶一路
為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學生來港升學,政府建議下學年起,向香港特區行政區政府獎學基金注資10億元,下設一帶一路特定地區獎學金,由每年10個名額分階段增加至約100個,推廣本地大專教育。事實上,政府上月率先啟動計劃,宣佈下學年起向最多10個由印尼來港、入讀本地資助全日制首年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生頒獎學金,每人每年最多獲12萬元學費資助,但不包括生活費,有經濟需要學生可每年額外獲私人捐助5萬元助學金。
消息指希望生活費由私人機構資助,稱中華總商會已答應捐助,又指現時約1.5萬個非本地大學生中,約600個來自馬來西亞及印度等一帶一路國家,希望計劃可讓留學生入讀家鄉需要的科目。對於本地大學學位不足仍招募外地生入讀,消息人士僅稱期望香港作平台,讓一帶一路國家學生在英語授課下了解中國文化。另外,政府鼓勵本地專上院校安排學生到一帶一路地區探訪及交流。
中小學方面,政府鼓勵學校在不同科目加入一帶一路內容,包括在小學常識科、歷史及通識科等,加插相關國家歷史及藝術知識,又稱學生可藉此了解內地倡議一帶一路的時代背景、對本港的意義及未來發展的重要性。施政報告亦建議設優質教育基金,要優先支持學校透過專題研習及探訪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城市,讓學生認識一帶一路。政府又鼓勵高中學生選修一帶一路國家相關語言,如印地語及烏爾都語,裝備自己。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林大輝批評,政府貼錢給非本地學生來港讀書是本末倒置,令本地學位更趨緊張,做法令人費解。
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林日豐指,科目加入一帶一路內容雖可讓擴闊學生視野,但質疑課程緊逼下如何再加插,「香港教師對一帶一路認識都好皮毛,好初步,唔想老師當硬知識咁講解」,他提出讓較多不同族裔學生的學校先啟動相關課程,吸取經驗,讓其他學校參考。
■記者蕭洛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