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增逾5,000病床 近半設於啟德2,000億重建公院 資源勁錯配

未來10年增逾5,000病床 近半設於啟德
2,000億重建公院 資源勁錯配

【2016年施政報告】
【本報訊】政府於施政報告公佈首個公立醫院10年發展計劃,承諾動用2,000億元重建、擴建及新建12間醫院,共新增5,000多張病床,當中最大是啟德醫院有2,400張病床。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政府欠規劃,未來人口增長集中新界區,新增約一半病床設於啟德,令資源及人手錯配。另有立法會議員批評特首梁振英將未來10年的醫院重建工程,也計算在自己政績內,是篤數及假大空。
記者:陳沛冰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曾表示,未來20至30年需增加6,000至9,000張公立醫院病床。施政報告昨日提出,未來10年動用2,000億元落實多項公院工程,包括興建啟德醫院第一及二期,重建或擴建威爾斯醫院第二期、北區醫院、瑪麗醫院、廣華醫院及聯合醫院等。
計劃共增加5,000多張病床及94個手術室,分別較現時增加18%病床及約40%手術室。上述工程完成後,公立醫院整體每年可增加280萬專科門診求診人次,及40多萬普通科門診求診人次。另外今明兩年天水圍醫院及兒童醫院會分別落成。
消息人士表示,有關工程會於未來10年開展,但未有完成時間表。2,000億元是以當日付款價格計算,對於若工程超支政府會否加碼,消息人士未有正面回應。政府仍需就每項工程向立法會申請撥款。
據悉,政府會首先向立法會申請撥款重建瑪麗及廣華醫院,之後就聯合醫院重建、興建啟德醫院、威院第二期及北區醫院重建申請撥款。

香港兒童醫院

現時急症室輪候時間長,醫院人手亦不足。

議員質疑搬走伊院建豪宅

施政報告又提及,政府構思興建日間醫療中心及大型日間醫院,據悉,醫管局希望伊利沙伯醫院搬往啟德醫院後,可保留伊院作日間醫療用途;啟德醫院也會數樓層設立日間中心。施政報告提及今年新增230張公立醫院病床,較去年250張少;新增病床屯門及博愛醫院共佔89張,威院有32張、伊利沙伯醫院有24張。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梁家騮表示,政府對建醫院欠規劃,未來人口增長集中新界東及新界西,但一半新增醫院病床設於啟德,令醫療資源及人手錯配,將來新界東、西仍有病床逼爆情況。

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表示,「特首係用行騙技術,將10幾年後做嘅嘢𠵱家講一次,重新包裝,唔係新嘢」。去年施政報告已表示會興建啟德醫院,而每年也有重建醫院工程,批評特首是篤數及語言偽術。政府至今沒承諾如何處理伊院搬往啟德後的土地用途,「以梁振英嘅性格好可能會拎番嚟起豪宅」,扣除伊院現時2,000張病床後,實際只增加3,000張病床,無法滿足未來人口老化需求。政府未有工程完成時間表,猶如大白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