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衞寶兒 - 陶傑

大衞寶兒 - 陶傑

大衞寶兒開創了中性的妖媚形象。七十年代,有此一幟,這才叫「風格」。
「風格」(Style)一詞,近年遭到濫用。風格是膽識和創意、才華加勇氣形成的。大衞寶兒那時候,敢以不男不女的雙性風格走出來,這是對英國保守黨主流的叛逆。
所謂「保守」(Conservatism),與「風格」一樣濫用。英國的保守黨,跟香港的所謂親中愛國陣營,是兩樣的本質。保守黨有一套傳襲自維多利亞時代的價值觀,注重傳統、體面、道德,加上皇室、貴族、莊園、司法、教會這一切,形成歷史學家泰萊最早提出的這個字,叫做「建制」(Establishment)。
大衞寶兒是真正的反建制,興起的是真正的文化多元,英國的自由和包容,令英國文化除了加利格蘭、羅渣摩亞、占士美臣的紳士,還出了大衞寶兒這支妖媚的異色。六十年代是著名的「搖滾代」。戰後英國工黨的社會福利、凱恩斯的經濟干預,教育普及了。一九四五年在英國出生的一代,到六十年代後期,像披頭士和大衞寶兒,都成長了,他們要定義一個新時代了。
換了一個極權社會,大衞寶兒這種人,二十歲不到就會被一幫塔利班綁起來從天台推擲下來摔死了;或者在社會受到許多大媽、八婆、老幹部嘮嘮叨叨的指責,然後由奴才舉報,明正封殺。有大衞寶兒這樣的想像和激情的人,在西方以外的任何其他所謂「文明」,都沒有辦法生存,但是在英國可以。披頭士、大衞寶兒、麥當娜,都是自由世界的文化品牌,都可以輸出,因為不論如何離經叛道,也代表了一股自由激情的心聲。大衞寶兒其人,尤勝其聲;其異色的風格,尤勝歌藝。生而有貴氣,偏偏不是什麼牛津劍橋,娶妻則非洲的美女模特兒,七十歲不到,老而冶艷,又從沒有淪為惡心肉麻,如此品味和風格,是別人學不來的。
一個國家在世上獨領風騷,也不是擁有外匯儲備能模仿得了的。可以仿建幾十個片場一樣的「倫敦泰晤士鎮」,或者美國白宮,就一個大衞寶兒,你山寨一個給我看看?抄襲不了。這就是文化的高下了。香港的年輕一代,厭惡極權,是正確的,但不要恥笑一個六十九歲才含笑而逝的文化風格巨星老。只在有自由、沒有奴才的國家,在真正的「建制」之下,方有此形象傳奇。其餘一切,你可以憐憫他們的努力模仿,也可以冷笑默對他們日夜喧講的「創意」,他們不但永遠出不了大衞寶兒,連韋小寶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