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股拖低恒指表現

中資股拖低恒指表現

【罪魁禍首】
恒指市盈率(PE)昨低至8.7倍的四年低水平,幾乎平絕全球主要指數,但港股實質並不便宜,市場亦有一定爭議,而倘從藍籌股個別來看,目前只有約38%的藍籌股估值低於恒指,主要由內銀、內房及本地地產股拖累,若單計非中資股,平均PE有近13倍;倘再撇除本地地產股平均PE更達16倍,較美國道指14.4倍更貴。
除香港外,目前環球主要指數的PE介乎13至29倍不等,包括滬綜指PE仍高達16倍,日本及韓國股市則分別有18倍及13.7倍。恒指大平賣,主要因為受估值重估因素影響的本地地產股及遭外資摒棄的中資股拖累,且相關股份顯然低處未算低,大部份累計今年仍普遍有約一成跌幅。
同為藍籌股,部份本地股估值對比中資股可謂天堂與地獄,騰訊(700)估值高近39倍,除華潤啤酒(291)外最貴,但股價今年只跟大市跌;兩電一煤公用股PE更介乎15至21倍,今年跌幅卻只有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