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籽】中學生拍片揚威國際 母親放手讓女兒追夢

【親子籽】中學生拍片揚威國際 母親放手讓女兒追夢

法國著名作家卡繆(Albert Camus)說過「人生是你所有選擇的總和」(Life is the sum of all your choices)。人生不同階段,大至事業和伴侶,小至飲食購物乘車走路,我們每天都靠不同的選擇造就人生。香港中學生在求學階段,最關鍵的選擇無非是選科,但不少家長都會認為讀商科和理科出路較讀文科好,想染指藝術,就等於要吸風飲露。

「我自小喜歡畫畫和攝影,中四時本來想選修美術科,但媽媽覺得讀藝術科在香港沒出路,要我選修化學科。」17歲中五學生吳妙玲(Miumiu),從小到大都很聽話,媽媽(周海燕)為她安排的事,她都一一跟從。 Miumiu在學校美術科的成績優異,考獲全級頭十名,有興趣有實力;化學科成績卻一直只在中下游,不感興趣自然沒心機讀。但Miumiu 媽媽卻堅持「讀理科才有前途」,令 Miumiu在選科一事上,不情願地選修化學科。去年, Miumiu參加了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UNICEF HK)舉辦的「零,可以成真」短片項目(Believe In Zero, Make A Video,簡稱MAV),把自己選科的經歷拍成一分鐘短片《愛的束縛》。Miumiu在片中扮成扯線公仔,寓意母親的愛漸漸成了對她的束縛,使她失去了選擇權。Miumiu的短片不但在全球300多條短片中突圍而出,入圍全球「青少年一分鐘短片大賽2015」(One Minutes Junior)最後15強,最後更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奪得「Inside Out」組別大獎。「這個獎只是我追夢的開始,我想藉此告訴大家,有夢想就要放膽去追。」Miumiu上月獲獎回港後,與媽媽一起出席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的短片項目分享會,媽媽看了Miumiu拍攝的短片後,更有所反思,「女兒的短片很觸動我,我一直認為對她好的事,竟然為她帶來了這麼大壓力。」

17歲中五學生吳妙玲(Miumiu)去年在全球「青少年一分鐘短片大賽2015」中,奪得「Inside Out」組別大獎。

Miumiu的媽媽(左)看了女兒的短片後十分感觸,日後決定放手讓女兒追尋夢想,並衷心支持她。

Miumiu希望透過短片鼓勵香港人擺脫現實中的束縛,勇敢追夢。

Miumiu於短片作品《愛的束縛》中扮成扯線公仔,寓意母親的愛在不知不覺間成了子女的束縛。

被逼讀理科 《愛的束縛》訴說母女分歧

正修讀化學的Miumiu,仍醉心拍攝和畫畫,這次憑自己拍攝的短片奪得國際大獎,肯定了自己的能力之餘,也讓媽媽另眼相看。不過,媽媽始終認為當初要女兒讀理科的決定是對的,「在香港讀藝術沒前途,很難生存。改變不了社會價值觀,惟有妥協。」相信香港有不少人也有這樣的想法,Miumiu也深明社會現實,卻心存質疑,「為甚麼要讀理科、做醫生才叫有前途?讀文學、攝影、美術的人,一樣為社會服務。」無奈香港人對「成功」、「前途」的定義仍然狹窄,認為做醫生、律師,甚至賺大錢才叫「成功」。很多父母一聽到子女夢想搞藝術、搞創作,即使未會出手阻止,也不會支持,生怕子女會多走了冤枉路。選修化學科既成事實,Miumiu亦不再抱怨,反而決心努力考上大學傳理系,誓要成為攝影師,繼續拍片鼓勵港人勇敢追夢。Miumiu媽媽亦選擇放手讓女兒做自己喜歡的事,女兒讀大學選科和將來就業的事,一一讓她自己選擇,「我不希望自己的愛變成對她的束縛,不想再忽略女兒的感受。」雖然媽媽以前不明白自己,但Miumiu卻從不埋怨母親,分享會當日更處處維護媽媽,「我知道她愛我、為我好,才不讓我選修美術科,我沒有怪她。」即使失去了中學選科的選擇權,但Miumiu卻選擇了包容和諒解母親。Miumiu和母親坦誠相對、互相尊重的溝通,相比奪得國際大獎,更難能可貴。

記者:陳曉欣
攝影:梁志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