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智慧:預防感染禽流感

保健智慧:預防感染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主要影響鳥類和家禽如雞或鴨的流感病毒引致,由於人類感染這種病毒的情況並不常見,因此人體對該病毒的免疫力極低,甚至沒有免疫力。近年部份亞洲國家報告禽鳥爆發禽流感疫情,並出現人類感染個案,香港、國內及其他地區亦有出現人類感染甲型禽流感(H5N1、H7N9和H5N6等)病毒的個案。

定期消毒家居

人類主要透過近距離接觸染病的禽鳥活鳥或死鳥或其糞便而感染禽流感病毒,潛伏期一般約7至10日。病徵包括眼部感染如結膜炎、流感樣病徵如發燒、咳嗽、喉嚨痛、肌肉痛,或嚴重的呼吸道感染如肺炎。較嚴重的個案可引致呼吸衰竭、多種器官衰竭,甚至死亡。長者、兒童及長期病患者一旦受感染,會較容易出現併發症,如支氣管炎、肺炎等。
要預防感染禽流感,市民應避免接觸禽鳥,並且保持良好的個人、食物和環境衞生。謹記保持雙手清潔,經常用𤩹液洗手。咳嗽或打噴嚏時,應用紙巾遮掩口鼻,把用過的紙巾棄置到有蓋垃圾桶,然後徹底清潔雙手。每星期最少徹底清潔家居一次、經常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如出現流感樣病徵,應留在家中休息。此外,增強抵抗力亦有助預防傳染病,因此應注意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紓緩精神壓力,不要吸煙。
出外旅遊時,市民應避免接觸禽鳥或其糞便或到家禽市場和農場。身處外地時如身體不適,特別是發燒或咳嗽,應戴上口罩,立即通知酒店職員或旅遊領隊並盡快求診。從受禽流感影響地區回港後,若在潛伏期內有流感病徵,亦應戴上口罩和立即求診、並告訴醫生最近曾到訪的地方。
撰文:衞生署中央健康教育組
隔周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