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籽:籽談風月】
「有人問我,若你喜歡緊綁虐戀,那我狠狠揑你一把會不會很爽?不會的。緊綁恰似跟伴侶對話溝通,只是並非用語言而是透過繩子,當他將自己身體交託給我,毫無保留接受我給他所有感覺,不論是痛還是舒服,同時看到他呼吸、流汗、感受到他的溫度,看着他慢慢進入一種陶醉的感覺,互相探索這樣子我們還能愛彼此嗎?那個場景我覺得很美。」在繩縛界享負盛名的台灣繩師小林繩霧(藝名),在繩子一放一收、繩絮飄落之間不忘補充,「繩縛過程你可以不打一結,但不可以不投放感情。」
源自日本的繩縛(Shibari)被公認為「虐戀」(BDSM)的小眾玩意,因為《格雷的五十道陰影》、越來越多繩縛表演藝術走上國際舞台,更甚是美國藝術家Robert Wilson把被綁起倒吊的Lady Gaga影像裝置帶進羅浮宮,才變得稍微「親民」;但在一般香港人眼中,仍是聽起來變態、只會在AV出現的地下活動。上周末,為期三天的首屆「香港緊縛節」吸引了近200人報名,參加者最後一刻才獲悉活動地點,入場前更需交出相機手機,確保高度私隱。經過長期文字互動,筆者終得到主事人的信任接受採訪,〈果籽〉同事更親身上陣當繩模,由小林老師示範了高難度的「吊縛」,揭開繩縛神秘的面紗(詳見下文)。
「香港沒有這個圈子,但我身邊有一班熟悉朋友玩緊縛,我希望有興趣人士有機會除了觀摩也可認識緊綁文化,更重要是關注安全緊綁,我看到很多社交網站貼出來的緊綁照,發覺很多人罔顧安全意識。」以為緊縛節的主事人是位老手,見面才赫然發現是一位溫婉的九十後香港女生緒本子(Subay),在緊綁的playroom她會變身支配慾強的繩師,礙於正職是專業人士她拒絕上鏡,也反映香港觀念的保守與性小眾的不被包容。
四名繩師 以優美釋放壓力
三天的緊縛節,有表演、工作坊、繩縛紀錄片《繩話》首映、單對單的私人教授,連同緒本子,小林繩霧、舞真夜和Nuitdetokyo四名以藝名行走江湖的繩師各有風格,緒本子坦言參加者的接受程度顯然比她想像的高,並期望將來能把繩縛推廣為社交聚會(rope social)。
像這次的開幕演出,緒本子找來自己一位患病的閨蜜當繩模,感染力之大是她始料未及。「她全身長滿濕疹,皮膚破裂但仍答允與我合作表演,最後我們都很感動,一直流淚,接着也有幾個觀眾開始哭。我覺得緊綁很優美,都市人生活壓力大,我希望緊綁反而給予一些人生活上的釋放。」是次參加者部份是獵奇為主的非BDSM圈子人士,也有藝術家、劇場人士和舞蹈員,因近年繩縛作為表演藝術,已由上世紀中期只流行於日本SM情色酒吧,走到國際的感官舞台,小林顯然是華人世界一位積極的推動者。他2003年於日本學習繩縛,2004年成立台灣第一個BDSM支援團體「皮繩愉虐邦」,又出書和教學,近年更在不同國際場合表演緊綁,甚至推動社會包容性小眾,他把繩綁互動衍生的淒美情感稱為「美麗的受苦」(beautiful suffering)。
早前落敗區議會選舉的最出位參選人中出羊子,有兩、三年的繩縛經驗,這次他也應我們要求示範了吊縛,因為喜歡被綁卻苦無繩師而自學,傳授伴侶,他對緊綁的見解非常純粹。「繩縛本身就是情慾的藝術,也可以是每對夫妻的情趣,當中夾雜愛念和一點變態,沒有情慾就不是那回事。」參加緊縛節的還有一些喜歡觀賞但從未親身參與繩縛的人,他們視為一種藝術形式,其中一個有劇場經驗人士透露,他看着繩模受折磨,壓抑、痛苦的張力形成一種淒美感,與情慾悸動合而為一,在受苦中成就了一種昇華的美與情感。
專業用繩 綁和解也需要愛
「由始至終不覺(緊綁)變態,其實香港有很多人在學或想學,只是少人提及,始終性小眾的題材比較敏感,其實在外國拍攝緊綁或其他BDSM藝術照已成為一門專業嗜好,但香港在藝術觀念向來保守。」全職攝影師Chris Tong的業餘嗜好就是拍攝緊綁場景,他認為緊綁整體感覺拍出來很有張力和壓迫感,看來香港嚮往或實踐BDSM的人比過去想像為多。
不過,緒本子提醒,繩縛要經過專業訓練,不能亂試,繩師必須清楚人體結構,用繩部位亦要嚴選,要避開肚、頸、胳肢窩等神經與血管地帶較薄的地方,也要了解侶伴的病歷和身體狀況。連繩子要求也是一絲不苟,並非任何麻繩都可以綁人,專業用繩買回來還要經烹煮處理,用之前更要燒毛、上蠟令其變軟。「繩子只是配角和工具,如何用繩子與你的伴侶連結才是最重要,綁和解都需要溝通,體貼和關心另一半。沒有心去綁、當中有沒有愛才是重點,否則跟綁一件死物或一個箱沒有分別。」小林繩霧補充說。
以上動作經專業訓練,切勿模仿
記者:鄭天儀
攝影:伍慶泉、潘志恆
編輯:謝慧珊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