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界開眼】國際大牌改錯中文名 嚇怕豪客

【潮界開眼】國際大牌改錯中文名 嚇怕豪客

隨着內地奢侈品的零售市場發展一日千里,越來越多品牌加強分析市場策略,而替品牌取中文名是其中一項熱門研究「科目」,

一半是為入鄉隨俗,「要是中央政府不照顧他們就玩蛋了」;其次是因為並非每人都能夠準確讀出英文或法文品牌名字,取個發音相似的中文品牌名字,的確能夠進一步和消費者建立關係,加倍親切,對於市場推廣絕對事半功倍。一些好的中文譯名甚至「妹仔大過主人婆」,認知度勝過原有名字,例如巴黎世家(Balenciaga)和香奈兒(Chanel),未到舖頭就已經先感受到法國氣息,只可惜亦有些品牌改壞名,千奇百趣,令人有無限聯想,連一向接受程度較高的內地豪客都耍手擰頭。

越來越多國際品牌改中文名,希望早日與消費者混熟,只可惜世事往往未如人願,以上三大品牌便取了一個不太理想的名字。

自2013年起,意大利皮具皇者Bottega Veneta宣佈以「葆蝶家」取代「寶緹嘉」,成為全新的品牌中文譯名,意思是「永葆蝴蝶夢之手工藝家」。這消息迅速引起時裝界和公眾熱烈討論,大部份人表示多此一舉;首先,「葆蝶家」三個字令不少人聯想起女性用品,第二是大部份內地消費者已經習慣以「BV」和「寶緹嘉」稱呼品牌。最重要是中國人講意頭,「葆蝶家」跟「暴跌價」發音十分相似,大吉利是講句,叫一眾在股票市場獲利買袋的股民點買得落手。品牌見勢色不路,很快補飛發表聲名,表示Bottega Veneta中的Bottega意思是手工坊、Veneta則是形容威尼斯,並不如Christian Dior一般以創辦人姓名來命名,故不便用「BV」做縮寫。

Marc Jacobs「莫傑」 過份簡潔難以適應

同樣是2013年,美國著名品牌Marc Jacobs在北京舉辦Fashion show,趁機借勢對外宣牌以「莫傑」作為品牌的中文名。一聽之下,名字如此簡潔,完全不能聯想到品牌,更與內地消費者一般習慣稱呼的「馬可雅各布」有甚大分別,叫人難以適應,對於品牌要進一步打入中國市場似乎幫倒忙。小記有個建議,「馬積及斯」如何?

Burberry「博柏利」 發音似「波波利」可愛有餘奢侈不足

大部份消費者都一向以「巴寶莉」來稱呼Burberry,不過這位來自倫敦大品牌,似乎嫌這三隻字太過通俗且女性化,始終品牌包攬男、女、童裝,不符合品牌奢侈品的定位,所以宣佈「博柏利」才是正統。但問題來了,就是 「博」和「柏」的國語發音十分相似,就好像「波波利」一樣,讀起上來怪怪的,又帶點「可愛」,似乎更不符合品牌賣奢侈品的定位。

記者:許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