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空氣污染殺2,196人 經濟損失274億 銅鑼灣 旺角 中環重災

去年空氣污染殺2,196人 
經濟損失274億 
銅鑼灣 旺角 中環重災

【本報訊】環保署早前聲稱2015年空氣質素有改善,只有東區、中西區和大埔區受風向影響而轉差。健康空氣行動(Clean Air Network,CAN)分析數據發現,去年全港的空氣污染令2,196人提早死亡,並造成274億元經濟損失。當中銅鑼灣、旺角和中環的死亡人數最高。CAN批評政府解釋空氣質素時忽略車輛、船舶等污染因素,警告若不解決問題,難保本港不會成為下一個北京。
記者:廖梓霖

環保署早前公佈去年本港整體空氣質素,卻無提及本港空氣質素健康指數(Air Quality Health Index,AQHI)與死亡率的關係。CAN行政總裁鄺芯妍指,空氣污染可引致中風、心臟病,與死亡有正比關係。根據達理指數,去年相關死亡人數達2,196人。CAN以全港各地區空氣質素健康指數高污染日子的百分比推算,發現銅鑼灣、旺角及中環的死亡人數最高,分別達343、218及210人,金錢損失更高達42.8億、27.2億及26.2億元,顯示市區的健康風險相當高,但環保署卻未曾提及。

環團:政府賴風向不準確

環保署稱,東區、中西區、大埔受北風風向偏東影響,屯門、東涌則受大陸臭氧污染,空氣質素健康指數較常達至嚴重級別。CAN分析數據後質疑有關結果指,塔門及觀塘同樣位於本港東面,污染時數不升反跌,無大幅惡化,當中觀塘去年的污染時數較前年更下跌12%,顯示風向無法完全解釋本港空氣轉差現象。
鄺指,自2006年至2014年間,本港全部一般監測站臭氧濃度的總升幅為27.2%,較大陸子站的19.5%為高,與2010年比較,前年本港一般監測站的臭氧升幅為17.1%,同期大陸子站的升幅則是6.1%。鄺解釋,數據顯示本地因素是令本港臭氧高企的主因,並不能把狀況全部歸咎內地。

鄺芯妍籲當局改善交通規劃減污染源頭。伍嘉亮攝

忽略車輛船舶污染源頭

CAN認為,本港路邊污染情況會隨着車流量增加而惡化,船舶亦是污染源頭之一。政府周三公佈施政報告,鄺建議當局應「自己空氣自己救」,從交通規劃着手,如在市區推行行人、電車專區,擴大現時的低排放區範圍,以改善空氣污染。
政府前年為空氣質素指標訂出5年一檢,鄺促當局盡快收緊二氧化硫及可吸入懸浮粒子至世衞最嚴格標準。若當局依然故我,CAN警告本港將有機會步北京後塵,成為霧霾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