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根之棚仔 - 鄧達智

深水埗根之棚仔 - 鄧達智

80年代回港工作,原本鄉下生長,又十多歲出門,重新踏上這小島再接地氣,根本是個陌生人。土生土長師兄師姐帶領前往與我們行業關係深厚地段,其一:深水埗原布料棚仔,保留過去印象中香港大牌檔式生存空間,雖非正規新款布料,月下貨包含從數碼到數千碼數量不等,價錢相宜,布質、色彩、花紋萬千,在冬冷夏熱,風吹雨打環境中奼紫嫣紅、風光旖旎。
毛孟靜支持深水埗布料巿場棚仔,呼籲市民齊撐,免政府取締。
意義重大,對本地時裝行業,刻畫香港人生活的一具活沉積岩,着意保留。
未克出席立法會記者招待會,並非在下言而無信,卻有一點口頭要求,未收到回應,以為他們不須小的參與當天北上回工廠上班去。
深水埗,香港至具活力一盤地,數十年營造動、靜兩感氣息不斷,滋養好幾代製衣人、時裝人、設計人,養活無數辛勤付出汗與力原港人、新港人、華人與非華人。
不用說今天不少人存活、作息仍與棚仔息息相關,回歸以來幾多任特首倡議時裝工業再起風雲,惜未曾實質應驗,讓原生態棚仔……事實原棚仔已變高樓大廈,如今冒風吹雨打、豆膶方寸綠棚生存,已是退而求其次又次之無可奈何苟且偷生,還要迫他們無立足之地?
政府呢着未免太不近人情!
棚仔過去今日切實關係時裝行業,不少從業員底氣Core,原香港人生態的根。這裏展示一幕幕我們如何走過來,猶如活生生動感生活館。政府有關部門不斷倡議活化這、活化那,宗宗活化End Up大笑話!好好一宗既富生命力,活生生自食其力的棚仔不珍惜、不保衛,無事生端欲鏟草除根,日後又浪費港人血汗重建什麼博物館?
上環一場大火燒毀一些店舖,卻趁機將整個活色生香布料巿場消失無影無蹤。後來數十家搬到細小狹窄西港城舖仔,取代原來花布街?
Come On,唔好笑死人!
簡直坑渠對大海,完全兩回事。
香港時裝業今非昔比,不爭事實,當廠家急急北上搵大錢,置數十年世上首屈一指時裝製作中心如棄婦。廣州中大布料巿場無影無蹤之前,深水埗仍然活力無限,不單提供一切製衣所需物料予本地、內地、以至東南亞、韓、台、日,有關部門何曾大力幫忙自動自發,養活過不少港人的布料集散地,協助持續發展?
更失望是政府選擇走相反方向,恁讓隨世情漸散。
棚仔或深水埗仍未消亡,風光縱使不再,仍然存在,依舊美麗,請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