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之前撰寫了題為〈死於安樂:香港「八達通式」危機〉的文章,以八達通為例,點出香港雖然在某些領域保持世界領先,但守成有餘、創新不足,缺乏居安思危意識的現狀,在兩岸三地引起軒然大波。但是筆者想重申,討論「八達通式危機」並非貶低八達通,更非妄自菲薄,貶低香港。八達通今天的成就,始終保持世界領先地位,所有人都有目共睹,正如香港的傳統優勢,是中國內地乃至全球各大城市在短時間內都無法超越的。不過,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會覺得香港目前的優勢非常明顯,守成並不一定意味落後。但在今時今日,僅僅是守成已遠遠不夠。
持續創新才可保持優勢
筆者曾和大家分享一句十分有趣的言論:「失去三星的韓國才真正可怕。」這句話脫胎於近年來比較熱門的討論:「諾基亞的衰落拯救了芬蘭。」作為曾經的手機行業龍頭,諾基亞一度成為芬蘭的經濟支柱。隨着諾基亞在手機行業的兵敗如山倒,芬蘭並沒有如市場預測般陷入發展困境,反而因為被諾基亞解僱的大量人才流入社會,造就了一大批世界知名的科技公司,成為芬蘭振興經濟的又一突破點。同樣,三星作為韓國的經濟支柱,對韓國的影響力遠甚於諾基亞之於芬蘭,倘若數十萬三星員工流入市場,很有可能帶動韓國經濟的另一次騰飛。所以才會有「失去三星的韓國才真正可怕」這一言論的出現,其實都是在印證人才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重要性。
從另一個角度看,稱霸手機行業數十年之久的諾基亞在短短幾年內被拉下神壇;新興王者蘋果及三星也漸露疲態,無法維持絕對優勢;手機新貴小米也不斷遇到挫折。在手機行業,若不能夠持續創新,始終保持行業領先,那麼即使擁有再大優勢也有可能在一夜之間消失殆盡。諾基亞如此,蘋果、三星、小米都無法避免。進入全球化時代,各行各業都加速競爭,數十年積累的優勢都可能在幾年內被超越,這是諾基亞告訴我們的道理。
講到這裏,相信大家已經明白,曾經的諾基亞、現今的三星,正如此時此刻的八達通,無論八達通在巔𥧌時期優勢多麼明顯,也很有可能敵不過PayPal、微信支付、支付寶等流動支付的衝擊,兵敗如山倒。當然,筆者也明白將八達通和PayPal、微信支付、支付寶等流動支付方式相比,在技術層面略有不妥,但從生活便利層面來看,不可忽略的是流動支付更加便利,並發展迅速的現實。
目前,不僅有老牌巨頭PayPal虎視眈眈,微信支付、支付寶在中國內地雄踞對峙,更有Apple Pay加入戰局分割市場。在流動支付的年代,八達通是否也能藉助現有的渠道優勢和品牌優勢,建立流動支付品牌:八達通支付?日後人們再提起八達通,或許不會僅僅是想到一張實體卡,而是一種支付方式,甚至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否則即使八達通在香港扎根再深,在交通支付和日常小額交易中優勢再明顯,但誰能知道未來交通支付是否也會被流動支付所取代呢?就好像十年前,也沒人能夠想像僅憑一部手機,毋須隨身攜帶現金和銀行卡都可以滿足日常消費。那麼,當流動支付滲透到生活的每一處,八達通該何去何從呢?這才是八達通需要思考的未來危機。
八達通如此,香港亦是如此,從來沒有永恒的優勢,只有時刻保持危機感,居安思危,不斷創新,才有可能在未來立足,這便是筆者藉「八達通式」危機想表達的含義。
吳傑莊
青年專業聯盟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