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籽:發燒專科】
香港天文及攝影界,相信頗多人聽過Mew Chu這名字!天文導師、太空館天文攝影講座講者……最近他以放大攝影法(digiscoping)配合3D打印技術,以一支單筒望遠鏡配DC仔,做出了4,200mm的超長焦距相機:「最好玩是現在的DC仔,已發展出4K拍片功能,不單靜態的相片,就連動態的天文或生態影片,都可以盡攝其中。」
放大攝影法在天文攝影,是一個頗常用的手法;簡單只要一個8x-10x單、雙筒望遠鏡,將鏡頭緊貼目鏡的觀景部份,利用倍乘方法,輕易就拍到月球影像。「今次我使用的單筒鏡質素頗高,源於單筒鏡的變焦,是靠後部的目鏡部份來進行,這樣做會令目鏡的成像圈越來越細,從而令到吸光能力降低及可視角度收窄;同時,我用了一支目鏡口徑達4吋的SWAROVSKI OPTIK ATX 85mm單筒望遠鏡,相對一般只有2吋的民用款色,無論在吸光及可視角度,都有所提升。」不過他後來發現市面一般只有2吋的digiscoping轉接器,4吋的較難買,於是他決定以3D打印技術自製一個。
半度視角 2,000mm影月球
一般鳥攝相機鏡頭,民用級最高倍數為800mm,60x的單筒望遠倍乘於1.4x(70mm)的DC仔,就輕易做出84x的高變焦效能,以1x為50mm作換算,就相當於4,200mm了,這是一個怎麼樣的概念?「月球如果以相機鏡頭的視角作計算,大概是半度,而2,000mm剛好就是半度了!如果用來拍月球,就會得出緊貼相框邊的月球影像。由於月球移動速度頗快,所以用手動對焦方法拍攝時,建議都是以1,000-1,500mm為佳。在4,200mm的焦距下,月球表面高低起伏的環形山或撞擊坑,都應可拍攝到。 」
4,200mm實測70米外鬥close up
digiscoping轉接器剛完成,記者就馬上進行測試,可惜天公不做美,撞正香港厚雲的天氣,不過要測試其威力,以鳥攝亦可看出來。
就算在陰天、下雨、有煙霞情況下,仍能以手持的方法,拍出不錯的相片!拍攝的環境是在觀塘碼頭,與雀鳥的距離大概為70米,已經使用上一般鳥攝人最愛用的600mm高焦距鏡頭作拍攝,但仍然不能拍到close up的特寫相片,一般人後製時會用裁相的方法,以取得更仔細的雀鳥影像。
經過多重的單筒望遠鏡鏡片組,吸光能力降低了近50%!而且放大攝影相對傳統相機拍攝方法,會有幾個大問題出現,第一是對焦反應,要同時控制單筒,又要同時控制DC,反應會慢好多,第二是由於放得太大,腳架要求會需要更穩定,否則會有好大機會出現震動;不過好處是能夠拍攝雀鳥微細的動作。
2016年香港天文現象
今年香港有三大流星雨,分別為象限儀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及雙子座流星雨。較特別是在3月9日印尼有日全食現象,在香港也可看到日偏食。
即日至1月12日
象限儀座流星雨
2月初開始
夏季銀河段落開始日出前升起
3月9日
日偏食
3月23日
半影月食
4月16日至4月25日
天琴座流星雨
7月17日至8月24日
英仙座流星雨
9月17日
半影月食
10月2日至11月7日
獵戶座流星雨
11月6日至11月30日
獅子座流星雨
12月4日至12月17日
雙子座流星雨
記者:朱崇德
攝影:徐振國
編輯:黃仲兒
美術:吳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