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值一哂:生不帶來 - 王利民

筆值一哂:生不帶來 - 王利民

前幾天和一位廿年前的舊同事茶敍,話題扯到以前的大大老闆,雖早已過從心之年,卻仍有所欲,皆因且惦着安排子承其業而奔波張羅。其實接班的若能勝任,只怕早已無縫交接,繼往開來,若然力有不逮,或根本就是乃父一廂情願,再悉心栽培亦不過蹉跎歲月。然中國人的概念始終根深柢固,生意就要如亞視般永恒經營,若是家財就更要一分一毫,涓滴歸……宗!至於「裸捐」,更加係咩嚟㗎?
他們大抵也理解不了,世界首富蓋茨和夫人至今已慷慨捐助幾近300億(美元.下同)家產給慈善事業,現列史上捐贈最多的人士,往後更會陸續有來的背後精神。縱前無古人,卻後有來者,全球排名第二富豪,同為其忘年好友的「股神」畢菲特亦響應蓋茨呼籲,已於較早前宣佈將會捐出85%的身家,約值374億元的財產予不同的慈善機構,而其中大部份,逾300億元將會撥歸蓋茨基金會。股神以投資致鉅富,現卻寧願將畢生資產交託他人,目的只是為善,當然又是超出那些「富一代」的想像。

畢菲特且認為自己過往多年,能從投資賺來400多億元的身家,純屬僥倖。因此有幸累積財富的人,應該回饋社會,如此「妄自菲薄」的想法,自不然又成了文化衝擊。國人每認定成功是個人能耐,或奮發上進;或長袖善舞;或巧取豪奪;或根本就是天生巧叻叻,又或條命生得正,時來風送,但咁都唔係關個社會事,又何來回饋報答之義。因此生前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猶可,身後獻諸社會,謝過。
乘科網發展之機和國家放行之利,而創造驚人財富的馬雲曾說,今日國家級的財閥作裸捐的時機還沒到,皆因「活着努力要比裸捐更重要」,至於兩者之間是否存在衝突則見仁見智。不然以此對照有位仍在努力,且剛為人父的美國年輕人,在他與太太發出一封「給女兒的信」後,隨即宣佈將其所持有的社交網媒股份的99%(現值約450億元)捐出,並用以「提升人類潛能」和「促進平等」的安排,又見國情不同。

其實這就是「國外」新一代企業家的作風,他們非但會「裸捐」,更會選擇成立自己的慈善基金,並確保所付出的皆能有效地用諸於他們所關注的議題,這也就是慈善資本主義(Philanthropic Capitalism)的原旨,因為他們且信現行資本主義無助解決當前世界問題,所以寧將財富投放在能夠「改變世界」,而非專注於將家財傳宗接代,千秋萬世。
雖然亦有人質疑裸捐者的動機,只是基於避稅(雖然我敢斷言,他日國家縱有類同稅法,可沒幾個會有以身作則)考慮、沽名釣譽(說的是有位首善嗎?)、增強一己影響力或不過就是憑藉引入西方一套,伺機消弭國家新財閥的經濟實力……總之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然而世上若有慷己之慨且利天下者,何患其多?
至於如我既沒子嗣,復無後顧之輩,而財產與上述幾位相比簡直小巫見巨巫,當不敢奢言「保衞地球」,惟願身後家財且能悉數用以爭取和捍衞香港的平等、民主、自由和公義,足矣。

王利民
康宏金融集團主席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