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哥,令我想起一位車手。最近,跟朋輩和長輩閒聊時發現,在坤哥「大四喜」橫掃四台音樂頒獎禮新人金獎前,他們多半不懂誰是坤哥。不是嘛!過半百萬人跟隨他的幾個社交媒體,YouTube一條片隨時數百萬點擊呢!哦,網上……他們說。
年前,有人說:「我不肯定人們是否願意付出400歐元買一張票去看一位17歲的F1車手。」10個月後,那人改口說,F1就是需要這位17歲車手。後來,這位剛滿18歲的在年尾頒獎禮連中三元,贏得分別由全球車手、車媒和車迷選出的年度新人、風雲人物以及「扒頭哥」大獎。他就是在虛擬世界打機練習扒頭,並成為真.扒頭哥的韋特本(Max Verstappen、圖)。哦, 打機……又有人說。
坤哥與真扒頭哥,他們都是微權力又一代表,正如Uber、Airbnb、759和徐子見。微權力以「自己的方式」與歌壇、車壇、的士業、酒店業、零售業和政壇巨頭角力,並逐漸取代傳統結構。小弟愚見,這並非二元對立。微權力要贏,並非傳統就要輸。反之亦然。打機時,扒頭哥經常在著名快彎Blanchimont練習外檔扒頭;去年比賽,他在真Blanchimont的外檔真扒頭,超越拿沙(Felipe Nasr)。他因而獲頒扒頭哥大獎,也為「kart仔加打機直上F1」這概念帶來重量。坤哥於網絡走紅,今於建制得獎,這亦非「終需傳統加冕」的意思。坤哥得獎,同時為傳統頒獎禮於「在線一代」建立公信力。微權力之上,關鍵就是有機地融匯兩方力量。人人有權,人人決定。
陳恩能
(丹尼爾)體育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