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股市2016年在波濤洶湧下開局,截至上周四止恒指受內地拖累連跌四個交易日,累計瀉7.2%,一度下試二萬二大關,投資者心情大受影響。〈投資導航〉綜合過去一周觀察,發現人民幣大瀉及中央隨時再出手等因素,均有機會加劇市場憂慮,惟獲資金避險的黃金股及方向明確的國策股,仍然有望成為驚濤駭浪市況下的一個焦點。
內地熔斷機制在2016年甫實施,即在四日內兩度停市,並引爆環球一輪小股災,逼得中證監在上周四晚急急煞停機制,但內地股民恐慌拋售的場景已烙印環球市場,反映投資者對人民幣急跌及內地「禁售股」解禁的憂慮非同小可,市場仍然不可忽視。專家相信,現階段宜揀具防守性股份避險。
黃國英:留意創科及載通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表示,內地市場政策風險高,「講古仔已經冇人信」,旗下基金會放眼海外,並揀選與中國關連度低股份,如創科(669)及載通(062)等;另外亦會將資金泊入美股本土企業,以避開環球弱勢。
耀才證券研究部經理植耀輝亦指,在人幣弱勢、美元走強下,成本以人民幣計價、但銷售以美元計價的企業最煞食,如創科;另外香港本土股份如維他奶(345)無懼市況亂局接連創新高,在中資股亂局下料續成資金避風港。
除出口相關股外,倘統計今年市場各板塊表現,會發現金礦股、一孩政策概念及內地體育用品股均跑出,反映資金在尋覓避風港的目標,仍包括個別國策概念及看好金價反彈,相關板塊值得留意(見另文)。
藺常念:跌穿兩萬關撈貨
不過,植耀輝認為投資者在亂市下「非不得已都唔好急於買」;而騰祺基金管理投資管理董事沈慶洪亦表示,投資者目前幾乎「冇嘢可以做」,雖然公用股可成避險資產,但認為投資者「揸cash(現金)」仍然最穩陣,並估計內地在取消熔斷機制後大市或有小型上揚,投資者可趁反彈減持。
相反,智易東方證券行政總裁藺常念則唱反調指,大市市盈率(PE)已跌至8倍的熊市水平,倘失守二萬大關已為掃貨良機,並相信中央會力保A股3000關,因此吼低已可撈,尤其金融股可成買貨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