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十年》預言香港10年後的命運,時代崩壞普通話成為日常用語、「本地」二字成為禁忌,引來不少港人特別是本土意識覺醒的一群人共鳴。面對洪流,可能10年不到香港就會變成戲中單一而毫無特色的地方。主演戲中其中一個短篇的廖啟智(智叔)套用戲中角色的一句「千祈唔好慣」勉勵港人,頂住一定會辛苦,但我心不死。
撰文:何永寧
廖啟智早前接受本報訪問,講到他有份主演近日被追捧的電影《十年》,電影由5個短篇故事組成,分別是《浮瓜》、《冬蟬》、《方言》、《自焚者》及《本地蛋》。當中智叔主演的《本地蛋》,講述他飾演的雜貨店東主,因為本地蛋農備受政府打壓而結業,智叔又因為出售本地蛋而受到類似紅衞兵的少年隊刁難,寓意「本地」被邊緣化,最後借一書店老闆跟一班志同道合的人努力保留舊物,從而引伸出傳承的問題,片末智叔寓意深長的說出一句:「千祈唔好慣」作結。
香港仍有價值
不過,智叔在訪問時再講出另一個港人不願意接受的事實,他說:「香港人或者大多數人都希望生活環境唔好有突變,自然咁慢慢變,亦都冇得驚。我哋(香港人)相對地對於10多億人口嘅比例,非常懸殊。但我亦都勉勵一下自己,一啲香港應有嘅特色唔好妄自菲薄,我哋仍然有存在嘅價值,有我哋可取之處,我哋仍然我心不死。」
對於戲中片末他所講「千祈唔好慣」,智叔亦有一番體會:「你講得啱,千祈唔好慣,明朝轉做清朝嘅時候,要剃頭要梳辮,漢人習慣咗,當有一日剪佢條辮,佢哋會喊。有句說話係『積非成是』,當非變咗是反而唔慣。你要衡量一樣事,時代要向前,環境要變化你要隨住大潮流行嘅時候,好多事你要取捨。但你要推住頂住,會辛苦,有啲人願意辛苦,有啲人願意跟住行。」智叔笑言自己會選擇隨波逐流,純粹個人選擇,理應沒有錯對。
唔怕秋後算賬
智叔表示接到劇本當日開始,就知道故事很有指控性及包含政治意味,他說:「雖然我只係拍一個短篇,其他古仔我都知道,5個都包含到政治成份,冇擔心過秋後算賬同俾人舉報。驚唔驚啲老闆自我審查唔用我?係人都係我老闆,咁唔緊要嘅,咁多老闆,有人唔鍾意用我,亦有人鍾意用我嘅。」
多次反映基層生活
廖啟智可以是《無間道II》吹着口琴的三叔,可以是《大冬瓜》的神仙范統,可以是《籠民》的智障太子森,更可以是《選戰》的宋漫山,他在訪問中也直言:「演出多樣化一直係我想行嘅路。」熱愛演戲的智叔,是兩屆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當年他獲最佳男配角的《籠民》同樣面對社會居住議題,他更曾憑《秒速18米》奪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配角,絕對是綠葉王。《十年》並非智叔首次為獨立電影出力,由黃精甫導演、03年上映的《福伯》,就由智叔飾演解剖員幫工的角色,見盡人生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