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2016年,枝婆婆要學習獨立生活,因為廝守近半世紀的丈夫吳鑑河去年底病逝。其實河叔中風多年,積蓄用於治病醫療,近年更不能自理,全由枝婆婆照顧。事發半個月,枝婆婆已收拾心情,希望盡快辦妥亡夫後事,這對潮洲夫婦早年曾到海南島開荒,一起打拚。如今老伴去世,她承諾好好看顧自己,「以前咁辛苦都捱得過!」着亡夫一路好走。
記者:陳達浩
70歲的枝婆婆與年長兩歲的丈夫吳鑑河是潮洲鄉里,50年前在潮陽鄉間大隊工作而認識。1967年,枝婆婆及河叔被安排到海南島工作,「負責開荒,挖地,種橡膠樹。」翌年,二人結婚,廝守至今48年。
1976年,他們由親友申請來港,住在鑽石山一所百呎木屋,河叔在附近工廠工作,那年代香港工業發達,河叔幾乎晚晚加班,枝婆婆亦取碎布及膠花回家幫補收入。她形容那時候「生活艱苦,但肯捱就有希望!」兩夫婦為生活,為家庭,努力打拚。
5年後,火警毀家園,但一家獲安排入住當時的老虎岩(即現時樂富)徙置區的七層大廈七樓,每次外出要行7層樓,她說當時行到索氣,但「有個家,仲想點!」之後丈夫在工廠當雜工,她亦間中取線頭回家剪做兼職。賺錢不易,要借錢惟有節省開支,她說應駛得駛,應慳則慳,三餐自己煮食,因此從沒去過酒樓食飯、飲茶。
時光匆匆,河叔於數年前退休,其後中風致左手及左腳行動不便,需用枴仗助行,外出覆診則坐輪椅。五年前,河叔病情惡化至不能站起身,需要長期卧床不能自理,大小二便及洗澡需由枝婆婆協助,積蓄亦用於治病。枝婆婆身體算健康,但長期照顧丈夫,大小家務和三餐,亦感吃力,但她說沒怨言,因為這是結婚時夫婦間許下互相照顧的盟誓。
去年12月19日,河叔在家暈眩不適入院,枝婆婆召救護車將丈夫送院,並陪伴照顧,可是留醫4日後死亡。老伴去世,她為此哭成淚人,但傷心之餘,正籌措丈夫的殮葬費。過去三星期,她已收拾好丈夫的遺物,並許願新一年來臨。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派出關顧主任了解「吳鑑河遺屬」的情況後,得悉他一家無力支付殮葬費,正為其籌募善款,盼有心人捐助,讓她一家完成後事,展開新生活。
「吳鑑河遺屬」暖流編號:C4049
網上捐款: http://bit.ly/applecharity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23076307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基金facebook專頁: http://bit.ly/facebook_adcf
蘋果基金YouTube頻道: http://bit.ly/youtube_adcf
蘋果基金接收捐款戶口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東亞銀行(往來戶口):015-514-68-01678-5
如捐款至指定個案,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其捐款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基金除接受市民捐款外,《蘋果日報》亦捐出1%盈利予基金,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和資助有意義的社會及教育活動。基金一切行政費用由《蘋果日報》支付,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受惠人所需。「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務求按照捐款人意願,把善款送交指定受惠人。然而個別受惠人可能因長期離港及搬遷等情況以致失去聯繫,甚或受惠人已經逝世或拒收捐款,有關善款將撥入基金作其他慈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