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鵝×果籽】獨生兒

【小企鵝×果籽】獨生兒

2016年1月,執行多年的中國一孩政策告終,變成了二孩子政策。九十年代初我曾在內地陝西寶雞工作,每天穿過小社區上班,總會見到祖父母帶着孫子,在公園內玩耍,我一直疑惑這些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他們成長的經歷會是怎樣,究竟他們會感到孤獨嗎?老人家與小孩子是怎樣溝通呢?

年終美國三大傳媒評選童書,包括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及出版人周刊同時選上了內地插畫家郭婧的作品《The Only Child》,評審不約而同地表示深受這本「無字書」的感動,有的看到眼睛也紅了。全書九十九頁黑白灰鉛筆畫,溫柔而充滿愛。作者郭婧是山西太原人,書本開首有作者按語,說自己是八十年代一孩政策下成長,孩童時感到孤獨與寂寞,這種感覺經常揮之不去,作者利用《The Only Child》鼓勵獨生孩子,縱使孤單但生活亦可以過得精采。
故事開始是小女孩因父母工作常被獨留在家,有一天她決定搭巴士去嫲嫲家,在路上卻睡着了,錯過了下車站,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身處雲上的森林,慌亂之間走進叢林深處,結識了飛鹿、鯨魚及小海豹,跟大家成為朋友,待小女孩回到現實世界後,她心裏仍然視飛鹿為守護者在身邊保護自己。故事開端是作者的真實經歷,在她六七歲時有次搭巴士卻下錯車,誤入森林,越走越怕,一個人徒步走了很久才找到巴士站,向反方向回去,這次經歷深刻留在她的腦海。郭婧原本在新加坡做網絡遊戲角色設計,前年回到山西老家,用一年半時間完成這鉛筆繪本。此書的成功在於她對視覺語言的掌握,真真假假,讓讀者在魔幻與現實間穿梭。她筆下的老家,大雪紛飛到處白濛濛、孤清的街道,正是她當年的感覺,迷路的主人翁走進了雲上樹林,遇上不同動物,小女孩的童真笑面,讓原本冷清的畫面霎時添上生氣。

全書九十九頁黑白灰鉛筆畫,溫柔而充滿愛。

「幻想朋友」安撫心靈

其實每個人都有恐懼一面,孩子怕黑、怕寂寞、怕失敗,大人又何嘗不是。但我們總要靠自己站起來勇敢面對,通過種種「幻想」去安撫自己,是小孩獨有的方法,在心裏與「幻想朋友」對話,道出內心感覺。從發展心理學的研究角度,原來七歲以下的小孩擁有「幻想朋友」不但屬正常,日後會更擅長交際,溝通及表達自己。更有趣的是,在英美很多知名小說家,在他們作品出現的角色,不少都是來自孩童時的「幻想朋友」。這些來自海陸空的拍檔,那管他們是出水能跳入水能游,曾幾何時,可能是陪伴孩子走過一段路的老友。

面書: http://www.facebook.com/Books4you

撰文:鄺穎萱
編輯:李寶筠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