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除夕日在同業財經網站一篇文章中指出,豪宅在調整市中,將重新扮演着樓市火車頭的角色,在各類物業中率先見底,帶領樓市走出谷底,不無原因,正由於豪宅供應量維持低水平,有錢人太多及防守能力強,諸如13年前沙士期間,豪宅物業將重新啟動入市潮。
在今後三年的豪宅供應量只佔整體數個百分點,面對着股市高危和匯價波動,以美元作為資產為主的地區如香港,物業依然有他的價值。所以在去年人民幣貶值來臨前,豪宅成交已不斷增加,在西半山新盤連環成交之前,已先後有東半山Opus和山頂白加道28號最後一伙售出,其實最誇張為恒地(012)干德道天匯一個月內連環賣出三件逾億元樓層單位,包括最貴的頂層一個複式單位以呎價10萬元破亞洲分層紀錄,連同干德道另外兩幢豪宅,接近賣了逾30億元的豪宅。
假如各項傳聞豪宅買家均為本地老牌家族非內地客的話,引證了上述的假設,而過去三年熱炒的劏房單位已到了頂部,回落可期,而且幅度更大,最多可跌兩成。
大市回落,正好克制了發展商吊高價或惜賣之心,來填補賣不到樓的空檔,套現埋數為要,否則同級富豪也不輕易在跌市中以合理價來買心頭好。與此同時,細價樓的風光已去,高價接貨的用家們要綁好安全帶,以高按揭成數入市的、在成交期前要有充足彈藥上會,否則撻定潮隨時爆發。
劉兆昌
資深地產傳媒人
http://www.HKLa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