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差骨:仲狡辯做乜?

退休老差骨:仲狡辯做乜?

【本報訊】警隊數月間第二度大幅修改網頁內介紹六七暴動歷史的內容,當中提及沙頭角邊境五警被殺事件,關於槍手身份所用字眼最受爭議。當年險死槍下的退休警員批評新版本與史實不符,認為警方此舉只會挑起更多的不信任,難為了前線警員。但亦有當年駐守銅鑼灣的退休高級警司對新版本「收貨」,認為已遠較上一個版本充實及全面。
民主黨沙田恒安區區議員鄭則文於1964年加入警隊,1967年隸屬邊境落馬洲巡邏小隊,幾乎死於大陸民兵槍下。他指當時建築物上的彈痕極深,絕非手槍可以造成,合理推測是由步槍發射,「唔係一般人可以擁有,只可能係大陸嘅軍隊、警察或民兵」。

稱令前線更難做

最新版本指槍手身份「眾說紛紜」,引述不同資料指為「邊境村民」、「附近村民」或「中國內地的不知名槍手」,他直斥與史實不符,不能令人信服,「發生咗嘅事,仲狡辯做乜?咁只會挑起更多嘅不信任,𠵱家警隊聲譽已經夠差,咁做只會令人感覺想對權勢示好,令前線更難做」。
退休高級警司林占士當年是銅鑼灣防暴小隊主管。他說絕不接受上個版本,最新版本「滿足到我嘅睇法,可以話收貨」。他指上一個版本最刺痛他的是以「內地槍手」取代「共產黨民兵」,最新版本的「眾說紛紜」,他認為的確未能確定是大陸民兵,在寧縱勿枉原則下,現時列出不同說法的做法可以接受。
他指文中仍有用上「暴徒」等字眼,未有如「槍手」般引不同資料去說明身份,是美中不足,「我都同一啲老左派傾過,佢哋認為自己係愛國人士,唔係暴徒喎」。林又特別在意新版本增加了1967年5月警隊保護巴士及電車司機上班的部份,「當年我有份擔當呢個職務,上次佢刪走咗,好似冇發生過咁,我係好嬲」。
■記者朱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