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業坤的紅 - 曾志豪

吳業坤的紅 - 曾志豪

坤哥爆紅,有一百個技術分析,反正每個人都講得頭頭是道,好像自己一早就知道坤哥會紅。
如果用政壇角度分析,坤哥爆紅,其實和今年的區選結果一樣,都是「小花擊敗老餅」,新人完勝舊人。
區選幾個泛民和建制的大佬落馬,小花小草當選,大家分析是「選民求變」。
同樣,樂壇的選民也有同樣思維:求變。
近五六年的樂壇,比政壇更死氣沉沉。
台下縱使新人輩出,但台上的榮譽卻始終只屬「陳容張謝集團」寡頭壟斷。
單說陳奕迅,你已經數不清他拿了多少個男歌手獎項,以前還有古巨基和他拼一日長短,但近年則default是陳奕迅。
結果樂迷無驚喜,歌手自己也無激情,長期連霸也讓頒獎禮和樂壇變得公式。
從政治計算角度,頒獎予陳奕迅,可能會有半版例牌報導;但如果頒獎予坤哥,由於實在太爆炸太爆冷,可以成為一個焦點話題,傳媒也樂於連篇配合。
頒獎予新人,也能幫助頒獎機構,建立一個「獨具慧眼」、「伯樂識千里馬」的形象。錦上添花迴響有限,雪中送炭則念念不忘。
左計右計,坤哥彈起,百利而無一害。
坤哥走紅,其實間接證明了,傳統媒體的重要性。
坤哥的確在網上累積了強大人氣,這股網絡勢力成功迫令實體傳媒要正視坤哥現象。
但同一時間,坤哥年尾爆紅,正正因為他得到了網民口中「老土、無公信力」的傳統頒獎禮的加冕。
這和網民的終極目標是「推到上報」是同一原理,單單在網絡走紅,仍不算真正走紅,只有得到主流傳媒的「加持」,才叫「名正言順」。
網上一萬個like都不及一個主流媒體的一個獎項能讓歌手哭成淚人、模糊了鏡片。你說這是網絡成功挑機?還是傳統媒體展示了霸權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