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環保署回顧2015年空氣質素,整體有改善,但東區受大陸污染物吹襲,空氣質素大倒退,錄得空氣質素健康指數健康風險高或以上的總時數較2014年高逾三成。環保署指去年北風偏東,風轉向令東區、中西區和大埔區空氣質素轉差。東區區議員趙家賢指港人面對大陸污染最無奈,促港府與內地環保部門商討加強減排。
記者:潘柏林
本港12個一般空氣監測站,去年9個區域均有改善,僅3個區空氣水平惡化,以空氣質素健康指數健康風險達高或以上的總時數計算,東區高污染時數增31%、中西區增加12%、大埔區增加7%。而屯門、東涌、觀塘等傳統空氣污染嚴重區域,去年高污染時數下跌一至兩成,但仍包攬最污染地區三甲。
環保署助理署長莫偉全解釋,屯門、東涌過去受區域性空氣污染影響,包括珠三角地區的臭氧污染,令空氣質素健康指數較常達到最高的嚴重級別。而去年北風風向偏東,令污染物吹向香港東部,東區、中西區和大埔空氣因而轉差。署方強調整體空氣質素有改善,一般空氣監測站和路邊監測站錄得空氣質素均有改善。
議員促停建插針樓
東區區議員趙家賢指,東區過去空氣質素和社區環境良好,無想過被國內污染物吹襲。他認同去年區內空氣轉差,風力亦較弱,無法吹散污染物,「如果個污染源頭係香港以外,香港政府冇辦法有任何嘅實際能力去處理」。他促請港府停止插針樓規劃,保留通風廊,亦要與內地環保部門合作減排。
去年中國霧霾影響鄰近地區包括日本和台灣,莫偉全認為香港所受影響要視乎珠三角的污染情況和氣象變化。當吹內陸風污染物南下,香港空氣質素會轉差;而遇上海洋氣流和降雨,污染就不會影響香港。
健康空氣行動指氣象因素絕非污染主因,批評當局一直採取被動態度聽天由命。而路邊空氣二氧化氮水平已20年不變,促請政府盡快落實電子道路收費、設立中區行人專用區和擴大低排放區,環保署指低排放區範圍太大不利執行。